鲁东大学有位老师讲孙子兵法幽默风趣,不少学生自带马扎去蹭课
鲁东大学有个“周半仙儿”讲孙子兵法,要上他的课可不容易。有的学生两年都没选上他的课,不要学分也堂堂不落地去听;选上课的学生则提前去占座,不然就没地儿坐;有的学生还自带马扎去听课。“周半仙儿”到底有啥魅力?22日晚,记者也去听了一堂课。别说,听“周半仙儿”的课简直跟看小品一样,有意思!
讲兵法就像看喜剧,学生抢着上
22日晚上6点半,还不到上课的点儿,鲁东大学南校区文学院517教室的座位已经坐了很多人,就连那些空座上也多被本子、水杯等物品占了位子,能容纳120人的教室可谓座无虚席。今天“周半仙儿”来上课,大家都抢地儿呢。
“周半仙儿”名叫周兴,是鲁东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的一位副教授,专门研究孙子,他所上的《孙子兵法》课在鲁大年年火爆,受到学生们的热捧。
刚到7点,“周半仙儿”来了。与一般老师不同,周兴上课不带课本或者讲义,只拿了一个水壶和随身所带的小包。
没有多余的话语,周兴立马进入角色,对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侃侃而谈。课堂上的他对《孙子》原文和其他古书倒背如流,果然功力极深。
周兴讲课语言非常幽默,常把一些历史事件或者观点用现代的语言表述出来,并且伴随着丰富的肢体语言,即使是深刻的兵法论道也讲得像时下都市喜剧《爱情公寓》般富有喜感。
讲课抖包袱,一堂课半堂都在笑
这堂课讲的是《计篇》。周兴说,只有把自己当成历史中的角色来解读的历史才是鲜活的。比如三国的刘备,他称做“刘跑跑”,由于没有高人指点,结果没有根据地到处流离“蹭饭”,想革命,却不知怎么个搞法。比如春秋战国,就像蹦床一样,玩的就是如何在多极力量下实现自我的升级跳跃。
讲到项羽的战场打法时,周兴将他比喻为烧柴油直冒黑烟的挖土机,只会打硬仗。而韩信手下都是老弱病残的士兵,像是丐帮帮主,但打仗有仙气儿。最后“兵仙”韩信用智慧巧败项羽。
周兴说,对《计篇》研究多年,得出结论是讲了“两个数”——基数和变数,人生离不开这两个数。
他举诸葛亮的《隆中对》为例,并完整地背写下了全文。这《隆中对》号称“天下第一策论”,是大智慧,未出茅庐,预知三分,诸葛亮帮助“刘跑跑”,把基数做大,利用变数,成为三足鼎立之一足,不得了咧!人生把“两个数”搞清楚就行了。课堂上的周兴就像说脱口秀一般,妙趣横生,幽默风趣,一堂课里,有半堂课学生们都在笑声里度过。
两年选不上课,不要学分也来蹭
在周兴上课期间,不时有学生从窗户上向里探望是否有空位子。周兴介绍,最初他的选修课《孙子兵法》只有80个名额,但很多学生反映人太少了,选不上课,周兴就把人数增加到120人,这已经是教室里能容纳下的最多人数。“有一些学生的面孔我都熟悉,他们有些是连着听了三四年课的学生。”
“从大一到大二,两年里都没选上周老师的课,但他的课我一节课都没有落下。”政治与行政学院的大二学生徐达说,去年上《孙子兵法》,他听了大纲,今年再细听里面的哲理,课堂上太欢乐了,有的时候听不仔细。因为没有选上课,徐达上《孙子兵法》是没有学分的,但他仍然刻意空出了周一晚上的时间,专门提前来占座蹭了2年的课。
周老师说从小看爱连环画,学问是玩出来的
说起周兴与兵法的渊源,还得从他幼时看连环画说起。小时候的他对军事历史题材连环画特别痴迷,在那个精神食粮匮乏的年代,小伙伴之间流传着大家用各种途径找到的连环画,周兴那时候就会将看到的历史故事讲给大家听,成了孩子王,他笑言从小他就具备了当老师的潜质。
喜欢连环画,周兴不仅能背下其中的历史故事,还能画一手好画,为纸牌刻模版。喜欢历史,周兴就抄书,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大学,对于孙子的喜欢和研究也就逐渐有了自己的认知。“学问是玩出来的,做学问不能带功利色彩。”周兴说,我喜欢,我热爱,学问就来了。说起自己的绰号“周半仙儿”、“兴爷”,周兴笑言学生们当面都不会叫他“半仙儿”,不过他挺欣赏“仙”的,所谓仙风侠骨,仙里面有潇洒、有境界。作为一名老师就是应该和学生打成一片地去传道、授业、解惑。
由于多年致力于对《孙子兵法》的研究,周兴还参与了由中央新影集团精心拍摄制作的三集高清电视系列片《兵圣孙武》的拍摄,介绍了孙子思想的实用性和科学艺术性。
学生们说搬马扎站着听只要能听课就行
学生们告诉记者,周老师所上的选修课历年都是最早被抢报满的,有时候一些没有选上课的学生甚至自己带马扎到过道里听课。有的理科学生因为听了周老师的课,而转到他所在的系。
也有大四学生介绍,选了三年课,都没能选上“周半仙儿”的课,每周《孙子兵法》开课,他们就四处托人帮忙占座,有时候提前两小时都难求一座,只能站着听完整堂课。
在百度贴吧里,学生们则评价周兴说“《孙子兵法》课的名额为120人,报名的超1200”、“半仙上过三个学期的课,孙子兵法就上了两个学期,超级爽啊!”(记者刘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