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财经频道 > 理财投资
一张“看起来很便宜”的健身卡究竟有多少奥妙?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2-10-24 10:24:28

  昨日,12345市长热线接到胡女士的投诉:她在定安路上的蓝仕堡唯瑜伽馆健身,但健身卡健身期满之后,对方仍然继续在她的银行卡上扣费。

  事实上,在去年本报也曾报道过类似投诉,而网上也有很多网友发帖投诉“蓝仕堡唯瑜伽馆”。

  这些人投诉的内容大多一致:虽然会在入会前条件“看起来很优惠”,比如,消费者无需一次性支付年卡费用,享受与年卡会员同等的服务,但事实上消费者却遭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就算生病也不能转让或终止健身卡,办卡之后对方想涨价就涨价,预订课程难度很大等,自动转账授权支付方式带来种种后患……

   付费方式很特殊,真的是为消费者好?

  虽然是年度会员,但胡女士向唯瑜伽馆付费的方式很特殊:不是一次性缴清一整年的费用,也不是循序渐进地逐月缴费,而是先一次性预付3个月(一年的首月和最后两个月)的费用,中间的9个月,唯瑜伽馆则会通过胡女士的一张绑定的银行卡逐月扣费。

  唯瑜伽馆又是怎么向消费者推荐这种付费方式的呢?

  “这是比较适合一些不稳定的顾客的优惠套餐,比如换工作、换住处比较频繁的年轻人,选择这种付费方式,不用一下子付出几千元、上万元的年费,只要预付三个月的费用就可以得到年度的会籍,价格也比按月收费要优惠。”

  定安路这家唯瑜伽馆的客服人员相小姐说,除此之外,这种套餐相对于年卡也要灵活一些,如果会员遇到身体不适等特殊状况而不能健身,他们还可以帮他(她)向总部提出申请,办理暂停或者提前终止。

  看起来,对于消费者而言,这似乎是最理想的会籍形式了:门槛低,风险小,回报高——想优惠就有优惠,要中止就能中止。真的有这么完美吗?

   困难一:就算客人生病,也不能转让、终止健身卡

  去年,湖墅南路蓝仕堡唯瑜伽馆的消费者章女士向本报反映,她办了一张“期限行月缴会籍健身卡”(采用的是和胡女士一样的付费模式),后由于查出心脏方面的疾病,无法从事运动,向唯瑜伽馆提出退卡,但遭到拒绝,对方称协议中规定:该健身卡不得转让、不得终止。“他们告诉我说,这张卡办了以后,就要每月自动从银行转账过来,即便我不想用了,也不能停止每月转账,除非我把这张银行卡停了。”

  章女士说,在办卡时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会落到这种尴尬境地。她了解自己的个性,担心办了年卡后又做不到坚持锻炼,造成浪费,在蓝仕堡健身中心的顾问的推荐下,办了“期限行月缴会籍健身卡”,是因为工作人员答应她,万一不想练了可以停止,每个月扣款之前也会通知她,经过她同意再扣。但之后,唯瑜伽馆并没有遵守这些约定。

   困难二:办了卡之后,想涨价就涨价

  让消费者想从唯瑜伽馆这雷打不动的收费中挣脱出来的情况还有很多种。

  去年9月,一位消费者反映签约在唯瑜伽馆的服务在中途突然涨价。由于年卡需要花费3600元,销售人员告诉他如果下次来办还得多加200块钱,为了节省这笔费用,他最终还是为此买单。“销售员叫我先交1097元,剩下的2503元可以下个月交。我也没多想,就按她说的做了。后来销售员打电话给我说,他们公司开会要涨价,还是涨200块钱。”

  还有消费者透露说,唯瑜伽馆的销售人员之间,对于同一产品的报价会有所不同。

   困难三:预订课程,不是你想订就能订

  而且,很多客人投诉说,推销人员在成功说服消费者办卡后,对于后续的服务却并不用心。

  网友annawinner发帖称,自己在办卡后就等着销售员的电话,因为对方承诺会帮他预订课程,但由于一直没有音讯,只好自己打电话给对方,预订了某一天的瑜伽课程,但当天到了唯瑜伽馆,却发现销售员根本没帮她预订。

   困难四:选择“自动转账授权支付”,取消非常难

  当签约以后,消费者觉得商家的服务有问题,再提出要终止合约,总是难上加难。选择了自动转账授权支付方式,更让消费者变得没有退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消费者单方面地结束交易,往往并不能终止商户的扣费。

  消费者用自动转账授权向商户缴纳费用,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例如在有的城市,水电煤费用的缴纳,即可通过一次性授权银行自动转账完成:市民将自己的一个银行活期账户授权给银行后,银行根据收费公司提供的应缴费额自动从这个账户中扣划,通过转账服务完成缴费。在这种情况下,授权后消费者如遇搬迁、账户变动等,需要到银行网点办理授权变更或终止手续。

  但胡女士在健身中心的自动转账授权完成后,为什么到期了还继续被按月扣除费用?原来,在双方的协议中,已经包含了相关的条款:在约定的健身期限一年到期后,如果会员不主动到健身中心办理终止手续,那么则被默认转为按月缴费的会员,每个月的费用将继续从银行卡上扣除。

   一张健身卡引发的付费纠纷

  去年8月份,胡女士在定安路上的蓝仕堡唯瑜伽馆办了一张会员卡,定了一年的健身期限。在今年期满后,胡女士不再去瑜伽馆健身了,但她发现商家仍在通过她缴费的银行卡上扣费,已经多扣了3个月的费用,共计1200元左右。

  原来,胡女士在办卡时和唯瑜伽馆签署过协议,对方通过她的银行卡逐月扣费,当健身期满后,她需要专门办理终止手续,才能停止扣费,如果没有办理该手续,则自动转为按月缴费客户,瑜伽馆将继续从银行卡扣取健身费用。

  “距离办卡时已经一年多,我都忘了要办理这个终止手续,而瑜伽馆也没有任何人通过任何形式通知我去办理,或者提前提醒我一下,导致我的钱就这么不明不白地被扣掉了。我去和他们交涉,他们还不肯退这笔钱,一口咬定这是我自己的责任。”

  唯瑜伽馆为何总能成功让消费者买单?

   为什么消费者愿意为“期限行月缴会籍健身卡”买单?

  原因一:化整为零——“看上去很便宜”

  因为营销人员对收费模式、会员权利的介绍,给消费者传达的讯息是:只要花3个月的费用,就可以享受全年的健身服务,虽然其余9个月每个月都要支付费用,但这种陆续、间隔性的开销,起到的是“化整为零”的心理效果,几乎没有让消费者感觉到任何压力。

  就像这样,唯瑜伽馆总是可以成功招揽到一拨接一拨的会员,因为它一直都善于抓住消费者的心理展开营销攻势。

  原因二:帅气型男——推销员能掌握客人心理

  湖墅南路上的唯瑜伽馆门口,基本每晚都有穿着统一紫色T恤的工作人员,向过路的行人们发出邀请:有兴趣了解一下唯瑜伽馆的免费体验活动吗?如果你停下来,他会热情洋溢地向你介绍活动的详细内容,或许还会直接带你到馆内参观和咨询。如果你再留意一下,会发现这些推销人员,多数是年轻帅气的小伙儿。

  令消费者王女士印象最为深刻的,也是唯瑜伽馆工作人员的这个特色:对于女性客户,服务人员基本是清一色的帅哥型男,在给客户做体验的时候,他们永远在不遗余力地兜售健身卡的业务,“虽然这看起来更像是一场华而不实的推销会,但大多女性消费者似乎都很买账,不在意一个月掏出几百元的费用,但并没有意识到,将来可能会陷入恶性消费循环。”

  频繁的免费体验和偶尔的团购活动,帮助唯瑜伽馆发展了更多的客户和潜在客户,同时也招致了现有的客户的一些不满。胡女士就抱怨说,虽然自己是付费的会员,却总是很难在唯瑜伽馆预约到课程,反而是那些参与免费体验和团购的客人,倒可以轻松预约到,这种体验当然会打击她作为付费会员的消费积极性。

   “看上去很便宜”

   通常商家玩的都是“心理营销”

  说到健身中心的营销策略,不能不提到国外一种名叫Gym-Pact即“健身合约”的商业模式。

  在这个模式中,你可以免费加入健身中心的会籍,无偿使用其健身设施。虽然在与商家签约的时候,不必缴一毛钱,但Gym-Pact会先留下你的信用卡号码。按照约定,如果你今天明明该来健身,却没有出现在健身房里,那么,你就要为失约买单,罚款金额相当高昂。

  这种“免费的午餐”自然会带来客观的客流,不少消费者还来不及考虑到自己失约的可能性和代价,就冲着这份“免费”心血来潮奔赴健身中心。当然,最后总有一定比例的消费者是无法坚持下去的,一旦失约后,罚款也是源源不断而来,到头来让消费者花费了与传统健身收费模式下的支出等同甚至更多的费用。

   商家通常利用“贪小”

   “犯懒”等人性弱点,赢面很大

  按照传统的健身收费模式,许多花几百美元办了健身卡但又极少去锻炼的会员,其实感受不到浪费年卡所付出的代价,因为会费一般在年初时已交,会员通常把这笔健身会费当成“沉没成本”即已经花出去的钱。但在Gym-Pact这种模式下,会员立刻能感受到不去参加健身的成本。

  Gym-Pact为什么可以成功赚到钱?哈佛经济学教授认为,虽然人们对未来的“梦想”(比如瘦身、健康等)会很有动力,但他们对于“眼前的好处”显然更有动力。只要“人性”永远都是贪小便宜又容易犯懒,Gym-Pact就会赚钱。

  免费的高速往往会造成大拥堵,免费的午餐产生浪费的可能性也更大,其实免费看起来很美,却往往让你付出更多代价。而对于趋利的商家来说,抓住消费者的“免费”心理来获得盈利也是赚钱之道,但更多时候,消费者也应该保持理智,至少,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来源: 杭州网-每日商报 作者: 陈伊丽 邵敏宸 杜国平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