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路(保俶路-杭大路)这段路并不长,全长580余米。
可这580多米,却凝固了无数老杭州人的青春回忆——最盛的时光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的服装裁缝特色一条街吸引了无数杭城时尚女子的纷至沓来,前卫的露脐装和传统的旗袍都能在这条小街上找到展示的出口。
由于此地毗邻当时的杭州大学,自然也成了很多女学生的逛街首选之地。那时的年轻女孩都喜欢扯一块布料,拿着一本时装画册,来这里让裁缝师傅们照着做衣裳。翻开许多“80后”的旧衣柜,也许还能找到来自松木场的小洋装。
如今,这条老街要改造了(本报7月10日曾有报道)。要怎么改?西湖区城管局有个想法,不仅要保留方林富炒货店、韩大妈丝绵广场、忠儿面馆、裁缝店等市井生活浓郁的老店,还想恢复当初老底子服装裁缝一条街的风采。
西湖区城管局说,今年年底,西溪路沿街的店招店牌、建筑立面以及道路市政工程就能完成;明年上半年完成西溪路上的特色文化景点。预计到明年5月,这条裁缝老街就能重新开街了。
路改完了,换了新马甲的老店面还要回来
这几天经过西溪路,细心的你也许已经发现这里的改造已悄悄地开始了。沿街两边的部分老店招都被拆除了。接下来,施工队就要进场开工了。
这段路开工,大家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这里原先的老店会不会搬走?
昨天,记者给大家再去探了下营——
老杭州熟知的一些老店,譬如方林富炒货店、忠儿面馆、宇峰干洗店都还在正常营业。工程对这几家老店的影响不大,施工期间,大家仍然可以光顾。
不过还是有些老店,可能要暂时离开西溪路,比如有不少老杭州人冬天经常要光顾的韩大妈丝绵广场就已经搬走了。
如今正是翻丝绵的好时候。记者联系上韩大妈丝绵广场,韩大妈的小儿子裘先生说,今年7月份,他们就搬到了体育场路松木场河西十号101商铺,就在体育场路与保俶路交叉口,离原来的老店步行大约5~10分钟。“搬家肯定是舍不得的。只希望改造能快点完工,好让我们搬回来。”
西湖区城管局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次西溪路改造将保留方林富炒货店、韩大妈丝绵广场、忠儿面馆、裁缝店等市井生活浓郁的老店。只不过,他们会对这些老店的门面进行改造。届时,这些换了新马甲的老店面都将重迎旧客。
那时的松木场是条潮人街,一条裤子立等可取
老杭州的记忆中,有着无数市井气浓重的片段,而松木场一定是其中一块。
上世纪70年代末,在改革开放的新鲜空气中卸下蓝灰色的人们已不满足于“千服一面”,于是,松木场缝纫摊应运而生。
起初只是由几个手艺人挑着缝纫机在露天里摆摊,很快发展成有14块做衣板、五六十辆缝纫机的一条龙加工作坊。
西溪路16号宇峰干洗店老板何宇峰,今年49岁,上世纪80年代曾经是这条特色街上的裁剪小师傅,当时他才20岁出头。不过,至今他还记得那时的热闹情景:松木场西溪路西端路旁一个占地近百平方米的玻璃钢瓦棚下,一字排开了7块裁衣板和50多部缝纫机、拷边机,并组合成一条条裁剪、拷边、缝、烫的手工流水线。“那时候裁缝店每天要接100多个客人。”
这次西溪路改造,西湖区城管局还有一个想法,等到西溪路完成施工后,北山街道将计划优化此处商业布局,引进一些特色裁缝店,恢复当时裁缝一条街的风采。
记者把这个想法和当时裁缝特色街上的常客、今年50多岁的黄女士一说。她一下就乐了:“那时,做得最多的就是裤子,还有男士流行的青年装,女士流行的立领套装。裤子几乎都是立等可取。”到现在她还能记得起当年的价码,“剪裁5毛钱,拷边1毛5,做一条裤子也只要2.65元。当时的西溪路就和现在的武林路、四季青一样,想知道流行什么,去那里看看就晓得了。”
时过境迁,裁缝一条街回来后,定位和铺面可能无法“原景重现”。
简陋的瓦棚会被精美的店面取代,裁缝们也许会挂上“设计师”的名衔,已经习惯了网购的年轻人不会再抱着布匹排队,但也许会接受“私家定制”的营销概念。
虽然不是儿时的模样,但我们仍然欣喜一条传统产业街的回归。
西溪路怎么改:三点两线,勾勒出江南韵味
经考证,西溪路松木场段古时为杭嘉湖乃至苏沪香客水路上岸的码头,民国时期还修建了杭徽路,在当时是杭城通往浙西的重要交通要道,因此人文底蕴非常丰富。
那么,这短短近600米的道路,如何才能彰显出西溪路的文化内涵呢?据西湖区城管局介绍,为挖掘西溪路的文化特色,改造方案的主体定为再造西溪江南街巷古韵,并通过三点两线加以体现。
三个文化景点从东往西,依次为西溪村韵、忠义园、西溪怀古。“西溪十八里,三里一凉亭”,西溪村韵景点坐落于保俶路口的那片绿地,将通过传统手法的景墙、漏窗的形式进行景观空间分割,再加以人物雕塑小品点缀,周围遍植梅花竹林(相传清代赏梅曾在这里举办),形成清净隐居,读书自误的历史场景。
忠义园位于道路中部,现有一座浩气长存牌坊,这次除了对牌坊及空间进行完善外,还将与省军区五干所外墙的抗战英雄墙相呼应,体现了国共两党共同抗日的那段壮烈的历史;而西溪怀古则位于杭大路口,用组合巨石通过浮雕艺术的修饰,展现西溪路历史上景色优美,吸引众多名人雅士来此隐居的历史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