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食物传播的疾病。包括甲型肝炎、霍乱、痢疾、肠热及食物中毒等,都是由于进食或饮用过遭受细菌、过滤性病毒、原虫或化学物质污染的食物或饮用水,以及进食本身含有毒素的食物而引发的。
其实,只要我们在处理食物的各阶段都能遵守卫生守则,便可以有效地预防各种食源性疾病。具体做法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个人卫生
保持双手清洁。在处理食物前、处理生鲜食物后及如厕后,都应用洗手液及清水洗净双手。
工作时应穿上清洁易洗的外衣。
工作时如有肠胃不适(如腹泻和呕吐)等病症,则不应下厨或处理食物。
刀伤和含脓的伤口应用防水敷料敷裹,以避免伤口的细菌传播到食物上。
不应对着食物咳嗽或打喷嚏;更不应在厨房内吸烟。
(二)环境及用具卫生
厨房应定期清洁。
垃圾及食物的渣滓应放进垃圾桶并将桶盖盖好,每天至少清倒一次。
洗净的碗碟放在防尘、防虫的设备内。
损坏的食具最好弃置不用。
每次用完砧板应立即用清水和清洁剂擦洗干净。
(三)食物卫生
选购食物
消费者不应光顾无经营许可证的店铺,应选购来源可靠的原料来配制食物。
留意食物的状态。变色、变味或没有遮盖的食物,都不应购买。
购买预先包装的食物时,应留意标签上“保质期”或“此日期前食用最佳”的日期,并细阅和依照标签上说明的方法贮存食物。
购买活鱼及贝类海产时,应留意盛载的容器及养殖用水是否清洁卫生。应购买新鲜、无异味的海产。
贮存食物
生的肉食、海产和其他容易变坏的食物,应放进冰柜内贮存;冰柜的温度应经常保持在4℃以下。
生和熟的食物应分开存放,把熟食放在冰柜上格,以防止生食滴下的汁液污染已煮熟的食物。
已蒸煮的食物如不是即时食用,应贮存在4℃或以下及60℃或以上温度环境。因为在4℃至60℃这个危险度范围内,细菌会不断生长和繁殖。
处理及蒸调食物
避免过早准备食物,例如有海产配料的烧味拼盘,最好即食即制。
所有事物都应该清洗干净后才可煮用。
贝类海产食物的内脏是不洁的,必须摘除。
生和熟的食物应用不同的用具来处理。
冷冻的食物应在冷餐柜内解冻,而大块的食物须切成小块,才更容易煮熟。
食物必须彻底煮熟才可食用,加热食物要彻底。例如碎牛肉及汉堡肉饼应烹饪至75℃或以上二到三分钟,以便将食物中的埃希氏大肠杆菌O157:H7杀灭。贝类海产食物中心部分应煮至100℃最少五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