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3点50分,南京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门口,众多家长在接送区寻找自家孩子。之后,或步行或骑车、开车、坐车离开。
昨天下午,南京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门口附近马路上满是接送孩子的家长。
继“中国式过马路”之后,“中国式接孩子”又成网络热门话题。昨天,南京华侨路茶坊将这一话题置顶到首页,立即引来众多网友的跟帖热议。而类似的话题,在全国各地的论坛中,也都吸引了众多家长吐糟。事实上,每到下午放学时间,全国各地小学门口,便会上演“中国式接孩子”,家长们开着二轮、三轮、四轮等各式交通工具,早早就在翘首以待,人群之众、秩序之嘈杂彷如集贸市场。与之相对照,在国外多数地方的小学门前,几乎不可能看到这样的景象。扬子晚报记者昨日街头随机采访,试图探寻这又一中国特色式现象背后的问题。扬子晚报记者谷岳飞
贴上“中国式”标签的“接孩子”
昨日,网友“郗宝贝”在南京华侨路茶坊发帖,类似连日来引发热议的“中国式过马路”,她要批评的主题是“中国式接孩子”。这篇帖子很快被该网站置顶到首页,数百位网友点击评论。
这篇帖子写道:“‘中国式接孩子’的场景每天都会在不同城市、不同学校的门口上演相同的内容。众多家长无论男女老幼,在孩子放学的时间聚集到学校门口,你拥我挤互不相让,其热闹程度不亚于街头闹市。” “大家都翘首期盼眼巴巴地盯着学校门内的孩子,有时因为学生太多令家长眼花缭乱,还要在队伍中仔细搜寻。此时此刻,还有哪个家长顾得了什么交通规则和礼让三先的风范?因此,发生交通拥堵,甚至交通事故似乎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前几天,媒体上热议的‘中国式过马路’对国人的规则意识、文明素养,以及交通现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争论。国人这种可以贴上‘中国式’标签的日常行为与生活习惯不在少数,‘中国式接孩子’自然也应该在反思与理性解决之列。”
这篇文章引发网友的热议,网友纷纷对自己身边已经见怪不怪的“中国式接孩子”吐槽。微博网友“在别处”直指这种现象的交通隐患:“在中国大多数学校门口,都会有大量的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汽车毫无秩序地停在学校附近,更有不少小商贩夹杂于人流、车流之中,不仅瘫痪了交通,还给孩子们的安全埋下了隐患。”
网友“钧的爸爸”进一步反思:“送孩子上学,接孩子放学,不管风吹雨打,这已成为很多中国家庭生活的一个模式。可为什么家长都不放心孩子自己上学放学呢?这是一个社会问题,绝对不是家长的问题。”
随后,记者搜索发现,这篇名“中国式接孩子:值得社会反思与解决的生活习惯”的帖子在全国各地的地方论坛上均有出现,各地网友对此话题均高度关注。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