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交流讨论
杭十三中推行新课改家长有担忧 学校坚信不会失败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2-10-18 09:19:32

家长会上,家长们对课改内容听得很认真。

  这几天,快报19楼论坛上有关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推行的一项“新课改”引发家长热议。

  这项课改简单说,就是改变过去上课主要以老师教的模式,变成“学生先自学、再讨论,然后再老师教”的模式;教师的格局也变了,6个学生围成一组,成绩好的同学和成绩差的同学平均分配。

  这项改革引起了部分家长的担心。主要担心有两种——

  一是成绩好的学生家长,担心“小组里的后进生会拖自己孩子的后腿”;

  二是有些家长担心这样的改革,“会降低教学质量”,从而影响最后的中考。

  昨日,记者走进教工路上的十三中教育集团总部。

  桌子摆放变了

  校门口悬挂着一块宽大的横幅,写着“推行新课改,享受新课堂”的标语。等放学,记者走进初一(2)班教室,同学们在打扫教室卫生。48张课桌椅被分成8个区块,每个区块6张书桌拼在一起。“这样一个区块就是一个小组,小组长是在班级里竞选出来的。”班主任曹老师说。

  集团总校长、浙江省特级教师汪建红和分管教学的副校长马锦秀接受了采访。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我们不是对以往教学的全盘否定

  记者:汪校长,十三中的课改是什么时候启动的,是怎样一种课改?

  汪建红:我们是从今年5月份推开来的,之前做了两年多的课题研究。我们集团内的周浦中学已经取得了成功,今年保送到全市前8所的学生数达到了23人,并全被录取,创历史新高;再一个,上学期初二年级的三门学科在全区统考中,综合指标超过了部分城区学校。要知道,这所学校的生源情况在全区只能算倒数的。

  按照教学规律,我们设置了课改的核心是“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小组合作”,强调既要有老师精彩教,也要有学生精彩学。具体变化是这样的:

  老师在课堂上由原来的单纯讲,变成了现在的提出问题(比如设计导学案),筹划活动,给学生材料、答学生疑问,指导学生解决问题、评价学生等;

  学生由原来单纯听讲、记笔记,到现在要阅读、思考问题,同组同伴交流,展示观点等。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活动。我们十三中本部初一有16个班,初二14个班,初三14个班,每班48人左右。这48人分成8个小组,每组6人,我们综合考虑到学习成绩、兴趣特长、自我管理能力和男女比例等要素,尽可能做到搭配均衡、合理,做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我们的课改并不是对以往教学的全盘否定和另起炉灶,而是在保留教学质量这个核心基础上的变革,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马锦秀:我们保留了比如启发式、讲授式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增加了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新内容,比如小组合作,以学定教,即按照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程度,以及不同学科、课型的特点,选择最佳的教育方法,比如,有些概念,以老师讲解为主,一些复习课,则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主。

  让学生学会表达、合作

  记者:现在情况怎么样?

  汪建红:一些班主任反馈过来,班上不少同学,渐渐有了意想不到的改变。平时喜欢做小动作的同学,现在上课开始不打扰同学了;平时不爱说话的同学,开始当众回答问题了。

  我们课堂分组后,其实是大班教学小班化了,每个小组在小组长带领下,开展组内学习。这种合作学习的模式,一方面小组学习成绩可以提升,另一方面组内同伴的交往增强了,同学们练了口才,学会了表达。

  老师说:

   课改激发了学生的潜力

  在学校的每间教室的黑板边,都有一个《课堂学生学习状况评价表》,考查各个小组在预习、探讨、展示、点评、规范、合计等项目上的情况。

  “这种捆绑式的考核同学们很看重,一个小组的分数领先了,其他组的同学就想方设法超越。”初一(2)班的数学老师周亚红说。这种竞争意识是以前看不到的。

  合作学习还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周老师举例,她出的一道题,原本只要求学生写出两种算法,全班6个组一共写出了9种算法,“这种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激发了同学的潜力。”

  昨晚家长会

   学校答复家长:我们坚信不会失败

  昨晚,十三中总部召开的初一新生家长例会。家长们也像学生一样,以小组为单位,谈论这段时间大家最关心的课改问题。家长提的问题都很实际。

  家长问:这种围成一圈的座位,背对黑板的同学长期下去眼睛出问题了怎么办?

  学校答复:小组内的成员和小组之间的座位是不定时调整、轮换的,加上每个教室前后都有两块黑板,老师上课时会在不同的黑板上板书,应该不会对学生的视力造成损伤。

  家长问:改革总是有风险的,十三中的课改会不会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学校答复:课改是学校做过周密调研后的慎重决定,形式和内容与外校的课改完全不同,我们坚信不会失败。我们的目标是使优秀的学生更优秀,中等生有提高,基础薄弱的同学不抛弃、不放弃。

  课改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学校有这方面的条件,十三中现在有238名教师,高级教师有75人,特级教师2人,区级首席教师8人,中高级教师比例达到91.5%,学校的理念、胆识、师资,加上学生的配合,一定会有光明的前途。

  家长问:小组学习会不会浪费优秀学生的时间?

  学校答复:肯定不会。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设计了不同的导学案,基础好的同学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帮助组内基础薄弱的同学,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更能训练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前只知道答案,现在还要知道答案为什么是这样的,对问题的认识能力会加深,为了讲清楚一道题,要查资料,这也锻炼了能力。

  学校在下午3点后安排了整理作业和自学时间,开辟了专门的教室,配置老师,为学有余力的同学服务。

  家长问:为什么民办学校没动,都是公办在试水?

  学校答复:教育界都有共识,推行一项课改不是那么容易的,搞不好就会失败。

  我们推出课改并不是头脑发热的一时冲动,之前,学校做了一系列的相关工作,我们是想清楚了再行动的。

  业内专家持肯定态度

  多年研究中小学教学改革的专家、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张丰在接受快报记者采访时说,网络上出现的担忧,他也看到了。他认为,家长首先要知道,学生是怎么学会知识的,是听老师讲而学会的,还是自己思考学会的。

  “我觉得,导学案不是练习,是一种思考,为上课做铺垫、解决问题的。课堂上思考、操练、课前练习多,意味着课后的补偿性练习就会少,这也是对孩子的一种解放。据我所知,其实民办中学也在尝试。

  “我觉得,自学能力强,会强一世,考试能力强只能强一时。发展学生自学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力的选择。”

  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课程教学指导中心副主任王艺说,西湖区的中小学课改是去年8月启动的,今年3月开始逐步推开。教育主管部门并没有强行规定西湖区每所学校都要这样改,但目前有8所中学和8所小学正在推行类似改革。

来源: 都市快报 作者: 记者 王铖杰 文/摄 制图 李本献 编辑: 巫婧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