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浙江新闻
冷空气16日后半夜开始发力 杭州将迎秋高气爽好日子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2-10-15 09:27:17

  今年入秋来,杭州的天气一直似凉非凉,模模糊糊地残存着夏天的影子。不少人开始盼望强大的冷空气,能干净利落地把我们带入界限分明的秋天里。本周,有一股冷空气,或许能起到这样的“功效”。杭州市气象台说,相比之前断断续续的弱冷空气影响,这次的冷空气势力要强大一些,它大约会在周二夜里到周三开始影响杭州。

  开车到苕溪堤上,面对夕阳,静静思考。

  人们很容易在一个季节里想念着另一个季节。而就拿现在来说,即便已经入了秋,还是会忍不住盼望着秋意更明显的日子。落叶满地,菊花争艳,出门时要微微裹紧一下衣服……浓郁的秋天韵味,在不断地想念中,似乎变得越来越美好。

  这样的想念,在本周会转换为对冷空气的期待。这场传说中势力不弱的冷空气,尽管还不能完全把我们带入深秋,但应该会带来特点更鲜明的秋色。

  形容没东西吃

   为什么要说“喝西北风”

  每次冷空气到来前,暖空气总要最后“搏上一把”。今明两天,特别是明天白天,因为暖空气最后发力,杭城最高气温会升到28℃,让你觉得有点热。

  而从明天后半夜起,随着冷空气慢慢逼近,天气会迅速变化成另外一种样子。此后周三到周五的天气,都会让你由衷地叹出一句:天凉好个秋。

  冷空气过后,天气还会回暖些,不过再热也回不到现在的高点。再之后,每来一次冷空气,都会把气温再往下拉一点,于是,深秋、初冬,甚至严冬,依次登场。季节也在冷空气的不断影响下,不断向前。

  冷空气多数在极地和西伯利亚大陆形成,可以纵横数千公里,像潮水一样涌动。秋冬季节,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它们开始慢慢扩张地盘,从北向南侵袭。冷空气过境时,总会带来大风和降温。至于会不会下雨,多数时候还要看是否有暖湿气流配合,如果只是干冷空气,就很少会带来雨或者雪。

  干冷空气缺乏水汽的这个特点,也衍生出了“喝西北风”这句俗语,用来形容什么也吃不到。

  西北风由干冷空气形成,相对湿度很低;而东南风由暖湿空气形成,水汽含量比较高。喝东南风,还能喝到一点水汽,而喝西北风,才是真的什么都喝不到。所以,俗语里也精确地用了“西北风”,而不是东南风,或者其他风。

  杭州的四季,春夏多吹东南风,所以空气湿润,常常下雨;而秋冬季则多西北风,所以干燥晴朗。在连晴了20天后,昨天下午,杭州不大不小地下了点雨,市气象台说,这些雨水正是因为吹过来的东南风,带来的水汽。

  告别忽冷忽热的“秋乱”

   更沉静的秋天慢慢展开

  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一,农历九月的第一天。农历八月叫做“桂月”,属于仲秋;农历九月,又叫做菊月,也是暮秋的第一个月。

  我总觉得相比农历八月,农历九月更饱满,清爽,有一种尘埃落定的季节感。古代有一种说法,农历八月底至九月初,属于“秋乱”时节。(现在这种说法已经用得很少,“乱”字主要用来形容春季。比如,乱花渐欲迷人眼,乱红点点团香蝶,稠花乱蕊畏江滨,等等)

  我想,这个“乱”,其中有一层意思应该是说,农历八月的秋天,天气形势暧昧,有时凉,有时热,交替着出现。也正好应了民间的一句俗语:“二八月,乱穿衣”。

  今天开始,进入农历九月后,那种突然热、突然冷带来的不安感,会慢慢消失,季节和人的心情都会慢慢沉静下来。

  杭州的秋季,连头带尾两个月左右。今年初秋的感觉,持续的时间比较长,而杭州一般11月下旬就会入冬,这么算来,今年秋天最多还有一个多月时间。

  告别了仲秋和冷热交替出现的“秋乱”后,我们即将进入秋天的一个新境地:菊花初开,千岛湖畔柑橘黄熟,枫叶红于二月花。而真正能称得上秋高气爽的天气,也马上会出现。

  其实到目前为止,今年秋天,杭州还没有出现过真正秋高气爽的天气。按照杭州市气象台预报员的说法,真正的秋高气爽,首要条件就是不断有冷空气南下,冷性天气系统占据主导地位,气压很高,天空很蓝,整个空气感觉才会很通透。这么想来,本周随着冷空气到来,最快下半周,我们就能享受到这样的好天气了。

来源: 杭州网 作者: 顾怡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