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8点20分,杭州文二路博库书城内,工作人员正忙着重新摆放莫言的书。原位于2楼书架的作品,正移至1楼醒目处。
自从“有望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消息传出,到昨晚正式被宣布获奖,莫言的书籍瞬间成了抢手货。
当当网上,莫言的作品也成了最热门的搜索关键词。其中,莫言文集(全14册)这样的抢手货,已挂出“暂时缺货”字眼。《丰乳肥臀》和《蛙》,则是销售量最好的两本。
淘宝网,也发布了数据。自10月4日起,莫言的搜索指数就开始飙升。最近7天,涨了26倍。而男性以及35岁至49岁的年龄段,是搜索莫言的主流人群。在他的所有作品中,长篇小说《蛙》最受大家青睐。
书店里,莫言书热卖
博库书城内,莫言的书刚上架15分钟,一位读者就拿走了他的《变》。
“吃晚饭的时候在刷微博,看到莫言获奖的消息,就想过来转转。”这位读者说。可令他遗憾的是,想要的小说也缺货了。
新上架的书里,不见《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以及《蛙》等畅销小说。“《蛙》,早两天就没了。《丰乳肥臀》,就在诺奖消息出来前,还有2本。可现在,已经没有了。”工作人员说。
这一周,“莫言”是读者询问的关键词。书店,也想了各种办法添货,尽可能补齐莫言的作品。正在上架的4种单品,就是昨天新到的货。
“你现在可以登记预订莫言的书,不过没法保证一周之内可到货。”因为,他的书,“实在太热了。”这位工作人员担心,各个渠道都在“抢手”,货源会紧张。
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蛙》自2009年推出至今,已印刷20万册。近日,也因诺奖的关系,5000多册库存已被抢购一空。
上海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曹元勇说,“莫言是第一个获得诺奖的中国籍作家,对中国文坛的意义重大。”目前,他正在安排加紧印刷莫言的全集书册。新书,将会打上“诺奖获得者”的“头衔”。
临近9点的打烊时间,书店内人并不多。一名穿校服的高中生正捧着书,看得入神。听说莫言获奖,他扶了扶眼镜说,“我要去买来看看,应该挺精彩的。”其实,语文课堂上,曾讨论过诺贝尔文学奖,“那会儿大家也都在畅想何时我们能拿到,没想到这么快就实现了。”高中生有点小激动。
不过,读者吴先生对于莫言获奖,却不那么欣喜。“文学有很强的民族性,为什么一定要他们认同?文学,多是折射本民族的,只要被这个民族接受认同就可。”相较于文学奖,他觉得,“我们更该去争取诺贝尔的科学类、医学类奖项。”
会对学生的文学梦想,产生较大催化作用
“在我所接触过的中学生中,喜欢文学的孩子还是很多的。”昨天,杭州青春中学语文老师周慧说。他曾带领学生创作出版了大陆第一部集体创作的校园小说《第33个同学》,并在杂志上连载了中国第一部集体创作的校园穿越小说《全班穿越去三国》。
可同时,学生对文学的喜爱也存在一定问题。“他们普遍喜欢当下流行的网络文学,对有内涵和阅读层次的文学却了解不多。”周慧说。
不过,他相信,莫言获奖后,一定会激起孩子们更大的写作兴趣,“我们从此有了一个可以近距离观察与学习的榜样。”
“听闻莫言成为诺贝尔候选人后,我们学校不少语文老师都在课堂上向学生推荐了莫言的作品。”杭州高级中学语文老师许涛说。
在杭高,喜爱文学的学生很多。曾经在“杭高讲坛”上,就有学生讲过莫言专题。“但从总体来看,从我读书的那个年代到如今,有文学梦的人越来越少。”他无奈地说。
或许,莫言获得这个中国人期待已久的诺贝尔奖,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一局面。“短期内,会对学生的文学梦想产生较大的催化作用。但如果要长期持久下去,还需要有更多的有利因素支持。”许涛认为。
不过,他坚信的是,“会有一天,大部分人都会重新在文学中找到离心灵最近的感触。”
理性看待,别夸大到文化自恋
“听到这个消息时,真的很惊喜。毕竟,从文学界来说,他是第一个获得此奖的中国人。”杭师大现当代文学研二学生王预辰说。
在描写人性的深刻方面,莫言的作品具有一种音律感,他的情感和具体的形象、物象联系在一起。看到红高粱,你就会想起他作品中的这些东西。王预辰说,“莫言的获奖会鼓励我们国内一些年轻作家,鼓励80后、90后一代去创作。有这样一个榜样在,大家在创作中会更有动力。”
“莫言是个很有个性、很细腻的作家,他在语言表达方面很有自己的风格,一个巴掌打下去,他能写两页。”浙江大学中文系主任吴秀明一直这么认为,“他写感觉很擅长,里面蕴含着一种妙不可言的东西,很能体现出汉语写作的特点。”这次获奖,“对中国文学来讲最大的意义就是让世界了解汉语写作的魅力,从这个意义上讲,莫言是个功臣。”
借此机会,可提升中国文学的声誉,扩大汉语写作在全世界的影响,让全世界人感受汉语写作的魅力和个性。对鼓舞圈子里的人的信心,有积极的作用。
此外,吴秀明还认为,“这还可能会带动政府部门对文学的投入,形成文学的热潮。”
不过,他有些小担忧,“不要把这件事情无限夸大,在热闹狂欢庆祝的时候可能会带来一种文化自恋,所以要理性看待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