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二中校长叶翠微(中)与学生们分享学习心得。
昨天中午,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启真班选拔的拟录取名单,在浙大官方招生网站上公布。80名来自全省各高中的新高三学生成功入围。10月16日,他们将成为首批读完高二就入主浙大启真班的新大学生。
高二读完就考上名校的精英班,这是怎么样的学生?他们是绝顶聪明,还是头脑四肢通通发达?
昨天,杭州二中专门为今年被启真班录取的20名同学,搞了个小小的聚会。
记者接触了这群新科准大学生,发现能入选浙大竺可桢学院启真班的,光有智商、能拼竞赛是不够的。这群学生,竞赛搞得,健美操跳得,文学杂志编得,唱歌也唱得……
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更有柔软性情,他们谈自己的入选经历时,更愿意欣赏别人的优点,肯定团队的协作力。
竞争对手,其实是竞争队友
女生何琛,短发,清瘦,语速快。她的领导力,体现在无形的、温暖的气场中。
何琛所在的面试小组,有7个同学,是最后一轮面试的一个组。
“因为之前已经经过了整整两天的两轮测试,我们几个同学都已经有些熟悉,加上我们组准备时间是最长的,所以在等待面试的时间里,我们几个自行做了一些实战模拟。”何琛说,他们7个同学,每个人进行了一轮自我介绍,然后彼此纠错,“这里眼神还可以更加坚毅,这里还可以具体说说……”
到了7个学生进去面试的时候,每个同学介绍完自己,都伴有其他同伴的掌声;每个同学的发言,保证自己说得漂亮,也给彼此制造一点发挥空间。这无意中,使得这个小组的表述显得特别的多元。“当时还有一个同学,他可能比较内向,所以每次一个问题下来,他都是最后才说,说得也不自信。所以在英文面试前,我们特意花了半分钟时间,集体给他鼓劲,告诉他这下你得背水一战,一定要speak up(大胆表达)啦!”
他们的面试,就在这样的有序、有爱的“组织”下,显得特别出色。二中校长叶翠微问她:“在这个团队协作中,你起到什么作用?”
“我出了这些主意,然后和大家一起实施了。”
“好!你们让竞争对手,变成了竞争队友,太好了!”
想搞研究,早一年读大学太关键了
在介绍考上启真班的学生的时候,老师特别提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这群孩子里,有年级前三,前二十,也有前一百,甚至前两百。”还没等老师说完,有个男生笑场了:“前三百也有啦~”
记者后来专门去找了这个“前三百”。他叫张泽文,是实验班的学生。一看因为自己的名次把记者给招来了,他马上给自己正名:“啊~我就偶尔考过前三百,大部分时间嘛,前一百。”
其实,张泽文最强的确实不是考试,他在短短几分钟里最能打动记者的,是他报考启真班的原动力,或者说,是专注度。
“我6岁就看过一本书叫做《科学家的故事》,那个时候我就感到,自己长大了要做科学研究。”张泽文对科研的向往,有种执着。
其实高中阶段,张泽文一直都在搞物理竞赛,如果再拼高三一年,报考清华或者申请国外的牛校,也有希望,但是他用一句话说服了自己:“搞科研的人,如果30岁以前不出成就,后面就很难起来了。”
“所以你看吧,想搞科研的人,多一年和少一年,那是太关键了啊!耗不起。”
所以,有启真班能读,坚决走!
懂得欣赏别人,是一种品质
男生朱哲,刚进高中的时候就对自己的未来进行了规划,他矢志浙大,很早就开始为这个梦想作准备:他参加了全国化学竞赛;今年夏天还参加了浙大的夏令营,获得了40分加分。
但当他在这个国庆假期走进浙大启真班的考场,他觉得他得到了另一份更为珍贵的收获。这是件很小的事情:
朱哲所在的小组,在面试的时候,遇到了考官提出的一串关于安乐死的问题:
主问题是:你是否赞成安乐死,为什么?
当同学作出陈述之后,考官接着问:“如果自己母亲确实得了绝症,愿意让她选择安乐死吗?”有一个同学,当时说的是:“支持。”“可能也是和他前面表述支持的理由是相一致的。”
这个问题也就这么过去了。可是没有想到的是,在面试结束的时候,这个同学很诚恳地对考官说,他想要改变刚才这个问题的回答,如果是他的妈妈病重,他不愿意妈妈安乐死。
“我们当时都没有想到他会有这个举动,我们都很震惊。我觉得他是一个会主动思考和懂得改正的人,我真的很佩服。”
叶翠微尤其珍惜学生的这种心理,“懂得欣赏别人,是一种品质。欣赏别人,才是最好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