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反感听到的就是‘这堂课的亮点是……’这样的话。因为‘亮’的只是教师的智慧,是教师设计的精彩,是教师独到的解读,跟学生是否真的有所学没有什么关系。”
9月26日下午,在杭州西湖区小学语文第二片主题培训暨首席教师翁静芳工作室活动上,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副主任倪宗红,针对目前语文教学,许多教师只注重研究自己如何“教”,而不注重研究学生如何“学”的现象,直截了当地批判。
参加这次活动的,有西湖区小学语文第二片片区的四至六年级语文教师、首席教师翁静芳工作室成员,以及西湖区语文高效阅读班全体学员,共240多位老师。
他们齐聚文一街小学政苑校区,通过现场观摩教学展示、观点交流、互动评课、专家引领等方式,探讨怎样转变语文教学方式,实现高效阅读。
专业引领教学方式的转变
转变教学方式,是要转什么?对此,倪宗红的观点是,转变,就是要学生“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建国以来,我们的学生就一直‘被动学’,让他们转变学习方式真的很难。”倪宗红坦言。
该怎样转变呢?倪宗红的建议是让“学生先行”。“问题学生先问,老师再教;作业学生先做,老师再教;预习学生先说,老师再教;作文学生先写,老师再教。”倪宗红这样解释“学生先行”。
倪宗红还说,学生先行的目的,是让学生暴露问题。“老师上课不要只呈现完美的自己,不要只想着怎么获得掌声,那有可能会隐藏学生的问题,”倪宗红说,“针对学生暴露问题,老师进行聚焦,并且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这才体现一名老师的真正水平。”
同时,她表示,希望今后能尝试联合区内几位首席教师,共同“打磨”出一、两节相对成熟的课,将上课方式与大家分享,让教研活动更有效。
针对“教学方式的转变”,文一街小学副校长、首席教师翁静芳则提出“三个关注”。
她认为,第一是要关注学习的起点,只有当教师了解学生在学新知前的状况,教学才会有的放矢。还有是要关注学习的过程,给学生阅读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翁静芳说:“在这些基础上,还要关注学习的发展。课堂应该始终关注学生学习的发展状态,关注学生思维的质量,充分的展开过程,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中,实现精神成长,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新老教师相互“取经”
为了能让更多的教师展示教学智慧,该活动安排了现场观摩教学展示,自古荡一小的陈慧琴老师和文一街小学的张杭梅老师,在第一会场为老师们展示了她们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四年级的《去年的树》。
文一街小学张杭梅老师的课,简约流畅,大气高效,在“导学单”的导学下,积极引导学生潜入文本,感悟语言,通过对文本语言的对比和质疑,大胆引导学生开展适切高效的合作学习,有效促成了孩子的课堂发展。
首席教师翁静芳工作室成员、文一街小学秀水校区的郑冬英老师在互动评课时表示,同课异构的课陈老师演绎得感性感人,让学生充分感受鸟儿和大树的深厚情谊。张老师的课凸显导学单的导学功能,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孩子自学、交流、互动,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了鸟儿和大树的情谊。
除了教学展示,还有六位教师就教学实践中的体会进行了观点交流。教师们从不同侧面、不同切点阐述自己的观点,把他们对课堂教学的深度把握和理性思考与在座同行分享。
不论是现场观摩还是观点交流,培训活动的每一项内容都令老师们感到获益匪浅。
三墩镇中心小学吴芳老师是参与观点交流教师中的一位,她以《从学会质疑开始》为题,阐述了质疑在转变学习方式中的重要性。她表示,这种培训活动令她收获很大,尤其是文一街小学张杭梅老师的课让她感触颇深,因为张老师的课启发了她,原来质疑的范围还可以更广。
参与培训活动的老师中,文一街政苑校区范晓璐老师是比较年轻的一位,她告诉记者:由于自己走上教师岗位才一年,这样的交流活动对她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因为她能从很多前辈身上取到宝贵的“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