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早晨7点,宁波智慧城管信息采集员王继英钟准时出现在中山西路和卖鱼路的交接处,开始了一天的巡查。对于这个职业,王继英非常满意,在她看来,信息采集员的工作可不简单——“这个职业4年前才出现的,主要任务就是给城市管理‘找茬’、‘挑刺’。”
发现垃圾,立即上报指挥中心
王继英替宁波海曙区城管局工作,也就是说,城管部门花钱请人给自己挑毛病。王继英告诉记者,在平时巡查中,发现比较多的问题是商家跨门或占道经营,窨井盖破损或丢失,道路积水,绿化被破坏,市民乱倒垃圾等。“虽然这些事情都很小很平常,却都是发生在市民身边,和大家密切相关。”
7点半左右,王继英骑着电瓶车巡查到翠柏路100号门前时,发现垃圾箱的旁边有一大袋垃圾。王继英立即拿出“城管通”(为信息采集员专门配置的手持终端,可以拍照,然后立即传输至指挥中心)将现场拍下,然后按照“城管通”上的提示,迅速传回了城管指挥中心。
“在传回的信息里,不但有现场照片,还有现场的GPS定位,让相关职能部门很快就能派人到现场进行处理。”
做完这些后,王继英继续上路巡查。
确认垃圾已经被清理掉了
一个小时后,王继英的“城管通”接到一条信息:翠柏路上的垃圾已经被清理了,要求她去复查。王继英立即折回,果然,那堆垃圾不见了。
“我们采集的信息会由指挥中心根据区域,下派给各个城管中队或相关业务部门。像这次是环卫部门接到指挥中心的指令后,派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处理的。处理完毕后,环卫部门会把处理结果上报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再回传给我们,由我们进行最后的确认,并回复给指挥中心。”
这样,才能算是了结了一桩“案子”。
坑洞要求5天内处理完毕
在复查垃圾是否已经清理的途中,王继英发现翠柏路的人行道上,还违章停放了两辆机动车,而且都压在盲道上。王继英立即上前进行拍照,其中一辆车的车主及时赶到,把车子开走了,另一辆皮卡车的车主迟迟不见踪影,王继英于是将违章信息发回指挥中心。
“一般来说,我们会提醒周边的店主,让他们自行驶离。”王继英说,在上传违停信息后,相关执法队员会前来,处理时,也会先在附近寻找一下车主,只有在实在找不到车主的情况下,才会对违停车辆进行抄告。
随后,王继英巡查到中山西路416号时,发现道路上有一个很大的坑洞,她立即把坑洞的相关信息上传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会根据道路所属单位,要求他们在5天内把坑洞处理完毕。”
4年两次被“打进”了派出所
在巡查过程中,也会出现意外情况。“前几年,经常有一些不理解的市民,对我们进行谩骂,甚至殴打。”王继英清楚地记得,因为被人殴打,她还因此两次到派出所接受调解。“两次,对方都向我赔礼道歉,并赔偿了损失。”
第一次“进”派出所发生在前年6月。当天,她在中山西路上发现一个无证烧烤摊位,就用“城管通”进行拍照。“没想到,摊主二话没说抢过我‘城管通’扔在地上,还使劲打我。”最后,事情闹到了派出所。
第二次发生在去年9月。王继英在体育场路与翠柏路交接的地方发现一名女大学生在无证卖衣服,就拿出“城管通”拍摄现场。同样,她的行为惹来了女大学生的谩骂。后来,女大学生甚至还动手打了王继英一个耳光。
“今年以来,这样的情况少多了。今年我只被骂过一回。”王继英说,上个月,她在处理卖鱼路一家商店店主跨门经营的时候,被女店主狠狠骂了一顿。不过,王继英没有理会就走开了。“宁波市民都很文明,只有极少数市民才会无理取闹。”
新闻背景
2008年9月,宁波市建成并运行“数字城管”系统,初步形成了信息采集、受理处置和监督评价的多层面回路系统。
今年4月15日,“数字城管”升级,宁波市智慧城管中心揭牌。智慧城管中心把市六区分为了154个网格。以王继英为例,她每天巡查的范围为中山西路、卖鱼路、体育场路和翠柏路合围的区域,这个区域就是一个网格。
“154个网格上,有243名信息采集员在负责巡查。”宁波市智慧城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信息采集员这个职业的产生,也是因为城市化进程加速后出现的精细分工的结果。
“不过,信息采集员挑出毛病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解决各类问题。”该负责人说,为此,他们对各职能单位也有非常严格的考核规定。按照相关规定,比如遇到信息采集员有窨井盖缺失报告的,必须4个小时内解决;如果遇到道路破损的,必须在5天之内修复完成;如遇到绿地有枯死情况的,必须7天之内完成补种……
该负责人还呼吁市民多多理解和善待这些信息采集员。“以王继英为例,她巡查一次网格需要走5公里,耗时近1个小时,每天的工作时间是早上7点到晚上7点,中间每隔1个小时只能休息15分钟。他们都很辛苦,请市民理解并支持他们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