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居民楼与养老院挨太近,最窄处只有三米左右,南京天山路汇景园的两户居民以“对面老人呻吟声影响夜间睡眠,屋内飘出的药水味影响环境”等为由,将玄武门社区老年康复院告上了法院。经过市中院的调解,玄武法院近日做出裁决,鉴于养老院在调解期没有完全依照调解的内容将病房换作办公用房,裁定其支付自今年元月起每月3000元的迟延履行金,此举让微利经营的养老院一筹莫展,更让部分老人和家属焦虑不堪。
老人家属A考虑居民意见
病房装了不透光的玻璃
“按玄武法院民事裁定,我院新二楼不能用作养老,要立即搬出老人,希望住五区的老人及家属尽快考虑搬出。”记者昨天接到部分入住在该养老院老人家属的电话后,来到天山路10号的“玄武门社区老年康复院”,在二楼康复区即看到这样的通知,通告旁围了一圈老人及家属。82岁的朱老指着屋内东墙上方开出的小窗告诉记者:别说下雨天,就是大晴天屋内的光线也十分暗淡,护士每天来吊水、扎针经常要反复几次。隔壁胡老太太的女儿情绪激烈地告诉记者:正是居民有意见,院里不得不在病房里安装了双层且不透光的磨砂玻璃,平时只能开一扇小窗。她说,这个养老院因为带有医疗资质,在主城很少,她是不会把90岁高龄的母亲搬到别处的。周老说,连他自己在内,他家有3个老人都住在该院,因为有护理和医保刷卡,这样的机构不多。
养老院长B楼间距确实未达7米标准
但空间有限,病房改办公很难
记者来到玄武门老年康复护理院王国俊院长的办公室,这间屋子只有四五个平方米。王院长介绍,五区是两年前扩建的,房子的产权是军工企业3304厂的军产,扩建期间先后获得玄武区建设局和解放军总装备部的规划建设许可,在原先企业浴室的部分加高建起5间养老病房。对面的居民楼是2004年建设的,这一前一后的改扩建,造成养老院病房与隔壁小区两幢建筑之间最窄处只有一棵树的距离。
“相关文件确实有要求,居民区与养老院须间隔7米以上,但这些是历史造成的,加上住城办养老就等于螺蛳壳里做道场,我们几方去年在市中级法院的调解下做了改善。”他说的,就是安装了双层磨砂玻璃,平时只开一扇小窗,把噪音较大的空调主机搬移等。由于房屋的局限,只有一点没有即刻兑现,那就是把病房换作院办公用房。对此,他很无奈:院里其实核定92张床位,因为老人需求太大,我已经超标做出了102张床位。而这些加出来的床位,就主要集中在浴室改造的5个病房里。王院长痛心地表示,当时调解期间,自己确实承诺将会置换几间房屋的功能,但终因空间无法施展,而造成玄武法院现在下达这一纸“民事裁定书”,他现在连反对的时机也失去了。
居民代表C不想看到里面的治疗画面
总有老人去世“感觉不太好”
“养老院里入住的老人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环境。”告养老院的,是天山路汇景园小区的两户居民。记者昨天采访了解到,他们两家的看法基本一致:两幢建筑间距太小,对面入住的多是失能老人,白天的药水、消毒水味道重,他们不敢开窗;晚上老人的呻吟声、噪音大,他们不能入睡。“更让我们不能开窗的,是不想看到老人接受治疗时的痛苦。”一位居民代表说,他们最近两年都不敢开家里东面的窗子,更不想让孙子看到对面还有这样的生活画面。在几方调解时,他们曾要求在2011年底前,养老院把病房换作办公用途。“我们并不是想要经济补偿,就是想维护自己原先的生活环境。”据记者调查了解到,起先反对养老院的有11户居民,后来经过调解,有9户放弃了补偿诉求。
记者随后采访住在附近的一些居民,他们并不接受养老院开在自家附近:养老院平均每年去世35位老人,住在里面的多是年迈失能的,“感觉上总不太好”。
民政部门D养老机构生存困难
需要更多认知和理解
王院长透露,这里位居主城核心,老年化率已经达到22%,超过南京市20%的平均水平。
“历史的局限及对现实认知的局限,造成玄武门社区老年康复护理院遭遇少数居民的反对,从侧面反映了眼下养老机构的生存困境。”南京市社会福利服务协会钱国亮会长说,每个居民都希望服务健全的养老机构建在自己附近,但又都不情愿就在自家对面。尤其经常看见里面的老人去世,会不由得感到“晦气”。钱国亮说,在眼下城市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今天,需要更多居民对此进行重新认知。前不久,南京殡仪馆在全市开出3个殡仪服务“社区联系点”,其中在下关中山山庄的联系点,当场就被少数居民冲了。再往远些回忆,南京的新殡仪馆选址,选了多少年?建一个垃圾中转站,谁也不愿意建在自家附近、建在自己的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