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季学期起,广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简称“课改”)正式实施,不仅采用全新的教材,还推行新的教育理念,实行学分制,必修课与选修课并进,培养高中生综合素质等。昨日,中小学正式开学,也意味着广西高中新课改进入了“实战”阶段,所有高一新生,均成为这场改革的参与者。
课改到底怎么改?课改后的课堂和以往有何不同?昨日上午,记者在南宁三中旁听一节由该校李杰老师主讲的历史课。这堂生动、有趣的课,让记者深深感到,历史,原来也可以那么有魅力。
课堂
学生说“这样上课不无聊”
上午8时50分,李杰迈入南宁三中高一17班的教室,这是他第一次上这个班的历史课,他会如何介绍自己?走上讲台的李杰打开了课件,《认识我们的历史课程》大标题被投映在了白板上。而李杰首先谈的,竟是自己的姓氏:李姓,起源于今河南鹿邑。鹿邑正是道家学派,即李姓始祖老子(李耳)的出生地。到了唐朝,李姓得以壮大,这反映出了古代宗法制的特点。
李杰进而引导学生“重新认识历史”,什么是历史?台下有的学生答:“就是过去发生的事。”李杰说道:“2012年8月27日上午,你们上了一堂历史课,有学生可能说对老师上的课‘没感觉’,有的学生可能说‘有道理’。100年后,这些评价是不是历史呢?”学生们摇摇头表示:“不是!”此时白板上显示了这么几段话,“历史是真实客观的,也是扑朔迷离的;历史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止境的问答对话;历史学家是真理的探索者。”
和学生探讨历史的作用
历史有什么用?是不是就是背点历史知识就行了?李杰老师的看法是“NO”!
身边处处是历史,这是李杰想和学生交流的一大观点。今年是南宁三中成立115周年,“早上开学典礼的时候,校长提到的三中校训‘敦品力学’是谁提出来的?”面对老师的提问,17班的新生们都摇头。“是桂系将领白崇禧提出来的。”李杰此时才揭晓答案。他进一步引导学生:“南宁夜市中最有名的是哪条路?中山路,对,这一路名是为了纪念谁呢?”“扬美古镇为何在明清时期发达,后来渐渐衰落了呢?”
历史课结合了大量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让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李杰告诉学生们,学历史,不仅仅是学一些知识点,而是从中锻炼自己的思考、质疑、反省乃至包容、理解、欣赏等能力,让自己有智慧地参加社会生活,能运用历史知识去选择和判断事物。
鼓励学生对历史有个性化理解
李杰向学生们介绍,高中新课改后历史体系有重大变化,新教材按专题分类讲课,其中必修1主要讲政治,必修2主要讲经济,必修3主要讲文化思想。在课改后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目标培养上,最重要的是会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上初中时,学生学历史多以背书和抄笔记为主;上了高中,则要学会适应课改后专题学习的模式。比如学生要学会解读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解读制度,解读历史运动的规律等,也要会解读历史的概念。“古代的县令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呢?县令既是县里最大的官,又判案,又会抓人,还负责收税,所以县令=县长+法院院长+公安局长+税务局长。”李杰说。
李杰甚至不反对学生们对历史戏说,在他看来,在高中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让严谨的历史有更生动活泼、有趣的个性化理解,包括利用戏说来学习历史知识。比如这段中国通史戏说里就包含了许多历史知识:盘古说:我开;女娲说:我补;共工说:我撞;神农说:我尝;精卫说:我填;夸父说:我追……
学生觉得这样上课很灵活
一节课下来,李杰大致让学生认识了学习历史的价值、介绍了新课改下的历史学习方法等。学生们有何体会呢?记者采访了部分17班的学生,他们均表示对这样的上课方式持欢迎态度。
女生廖海莹表示,初中的时候学历史就是背,现在上课则很灵活,“没以前死板了”。课改第一天的学习,也让她了解到原来学历史也可以有很多选择。该班的吴诗丽也向记者表示,以前学历史确实就是拿着课本背知识点,现在上课不无聊了,比原来好很多。在课堂上,老师让历史和生活产生了很多联系,现在觉得学历史挺有兴趣的,也有信心学好。
对话
三中历史选修课涉及《甄嬛传》
李杰不仅是南宁三中历史备课组组长,也是广西高中课改专家组成员。早在2003年、2004年,他在北京读研究生时,其导师刚好是国内课改专家组组长,他也因而有机会接触到了高中课改标准的制定、实施等情况。2004年广东首先实行高中新课改后,李杰就一直关注着课改的动向。作为一名资深教师,他对广西高中新课改后的第一堂历史课是如何考虑的?为什么会这样上?选修课有何亮点?下课后,记者与李杰进行了对话。
记者:你对你的课改第一课是如何考虑的?为什么上课时会从你的姓氏入手?
李杰:课改的核心就是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到学的东西其实离他们很近。学生们第一次见我,对我肯定有好奇心,这个老师姓什么叫什么?把我的自我介绍和历史这一学科结合起来,由此导入,很快就能拉近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记者:课改后上课和之前有何区别?
李杰:以前在课堂上更关注教,现在更关注学。今天讲的这一课是新教材里没有的,历史必修1的第一课应该是《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但我觉得今天的时间一点都不浪费。我讲了很多,包括名人怎么看历史,历史有多大的价值,也讲了很多学生们身边的历史,这是符合课改精神的。首先要让学生热爱这门学科,主观上愿意去学,让学生认同课改的一些理念,让他们有更充分的心理准备迎接下面的学习。
记者:那课改前开学的第一课你会怎么上呢?
李杰:就直接上高一历史教材的第一课,讲知识点等。
记者:这个转变对老师来说应该很难吧?
李杰:是,对老师的挑战非常大。如果不是基于这么多年关注高中课改的积累,我也很难能够这样上课。课改提出了新理念,这些理念怎么付诸行动,这需要老师做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就我们学校来说,我们采取的办法是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在暑假期间,我们就集体准备了开学后2周的历史课了。
记者:课改后的每一节课都需要集体备课吗?
李杰:是的。以后我们是每周集体备一次课,从上课思路到具体操作,每位老师都把自己的备课方案拿出来讨论。而在此前,我们首先是把高中3年的课程做了整体布置,每个月、每个学期上到什么程度,这些都有大的规划。
记者:课改后,选修课程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除了国家布置的选修课程,各校也在开发校本选修课程,能否介绍这方面的情况?
李杰:国家安排的选修课程高二才开设,本学期起学生可选修一些校本开发的选修课。从历史学科来说,选修课围绕着必修课的内容来开设,但内容更灵活。本学期三中学生可选修的历史课程有3门:《领袖气质培养——古今古外历史名人》、《近代中国巨变下的广西社会》、《<后宫·甄嬛传>看儒家人性思想的变迁——从孔子的食色性也到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
记者:《甄嬛传》也成为选修课内容之一?这些也是集体备课讨论出来的吗?
李杰:对,这是集体的智慧。大家都知道《甄嬛传》这部电视剧热播,但从历史的角度看,就会解读出不一样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