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是请客吃饭,还是送礼,葡萄酒会更集中地出现在生活里。对于一些仍在葡萄酒门外,对葡萄酒不甚了解的人们,了解如何选择一瓶合适的葡萄酒的期望会更为迫切。在此从四个方面浅谈选购葡萄酒时需要注意和考虑的因素。
选购葡萄酒
切勿“以貌取酒”
“人配衣裳,马配鞍”这句中国人的老话,如果不折不扣地用在葡萄酒上,难免会遇到“买椟还珠”的尴尬。这里面有一些东西方文化差异的问题,在舶来物葡萄酒上的体现之一便是包装。
传统葡萄酒国家,酒庄或酒厂在生产葡萄酒时多数没有复杂和奢华的包装。酒瓶、酒塞、塑封、标签,多数情况下,这是你拿到一瓶葡萄酒时,可以获得的除即将享受的瓶中之酒以外的物件。可以看出,如此包装仅是满足保存和提示等基本功能,一般没有与基本功能无任何关系的纯装饰性包装。即便来到San Guido庄园,Nicol Incisa della Rocchetta侯爵亲自送的有着意大利国酒之称的Sassicaia葡萄酒,也不过是多了一个再简洁普通不过的纸盒子。当然,这更多也起到减震和防碰的作用。
如此的葡萄酒来到讲究送礼、讲究面子上要好看的国内消费市场,即便是中气十足的,也会冷不丁儿的患上感冒。每年一次的中秋节月饼大战,确切说是月饼包装大战,便可小知其由。入乡随俗,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宿求,适应国内气候,很多时候会看到葡萄酒穿上了档次不等的防寒“外衣”――集中表现在不同式样的包装盒上。而国内常见的华丽“衣裳”多数是酒商为葡萄酒自行添置的。
逢年过节,送礼请客,适当装饰功能的包装是需要的。但要格外小心的是,一些利用人们这种消费心理,以及对葡萄酒还不够了解的现实,在包装上大做文章,进而迷惑误导消费者的行为。豪华养眼、仿古仿皮的盒子里,装着两瓶极普通的葡萄酒,却标着“天价”兜售,这种现象不在少数。
葡萄酒买来是喝的,送礼最终也是让人喝的;包装最后是垃圾和负担。酒不好喝,如同月饼不好吃,没人会因为包装而说好。再者,如因包装障眼,被人从钱包里忽悠出物非所值的银子,会更郁闷。由此,年关选购葡萄酒时,尽量不要陷入“以貌取酒”的迷雾中。
慎重“以名取酒”
不同的国家、产地、酒庄,不同的品种、手法、年份,带来千姿百态的葡萄酒风格与特质,同时也定格了层次多样的葡萄酒品质与等级。要在如此众多的线索中选择一二,对于不甚了解葡萄酒的人们来说,除最直观的“以貌取酒”之外,容易采取的还有“以名取酒”。
在葡萄酒世界也会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局面。某个产区出名了,整个产区的葡萄酒都会跟着沾光。特别是当消费者个人选择认知能力有限时,个别已为大家熟知的有一定名声的概念,其肯定作用会被消费者放大,甚而被酒商泛化。比如,法国葡萄酒、波尔多葡萄酒等名称。在此不是否定法国和波尔多的葡萄酒,那里出产世界很多优秀出众的葡萄酒,毋庸置疑!但是这固有的名望,会让不少对葡萄酒知之甚少的人“一木障林”,简化地认为,带着法国和波尔多头衔的葡萄酒就是高品质和高级别。其实,波尔多不过是法国的一个葡萄酒产区,也生产很多品质很一般以及低级别的葡萄酒。
另外,酒标上的一些字眼,也会在有意无意中混淆人们的视线。比如好酒(Grand Vin)、酒庄(Chateau)、珍藏(Reserve/ Riserva)、超级(Superior)等等,这些名词在具体情况下才有特定意义,并非任何时候都是实打实的加分权重。选购中,我们还要能抗住不少商、超促销人员张口闭口法国、波尔多、酒庄等概念的诱惑,避免他们借此让你就范,成为仅“以名取酒”的“山寨某某”的受众。
小心“以价取酒”
目前,国内进口葡萄酒的消费市场并非成熟,价格和定价体系也并非规范。葡萄酒的价格、价值、品质以及名望之间的逻辑联系并非都是理性和合理的。如果仅仅“以价取酒”,会陷入对于“一分价钱一分货”的不准确的选购迷茫。
所谓定价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一些酒商或是卖场,借着普通消费者不了解葡萄酒,对其价格和价值没有独立的判断能力和参照系统,从而虚高葡萄酒价格。对于谙知葡萄酒的人来说,其从中谋取的利润空间是不合理,甚至是滑稽的。曾在某省会城市一家当地高档商场的酒廊里,见到一个奥地利品牌的系列葡萄酒,其零售价格从498元到4999元,后在原厂网站上查到其对应的零售价格分别是4.9到9.9欧元,这中间有10到50倍的反差。
“明星效应”在葡萄酒世界里,会促成非定价理性。近年,在新一轮葡萄酒热里,国人追捧法国名庄葡萄酒,其价格瞬间扶摇直上。1982年拉菲酒的价格曾在不到半年里翻了一番。虽说“随行就市,水涨船高”是简单的市场运作规律。但如果水涨得比堤坝还高,估计船上的人也会弃船而走了。对于注重葡萄酒本身带来的享受和情趣的个人消费者,无论自用,或是送家人送亲朋,可以考虑避免那些“明星效应”的葡萄酒。即便是肩负着重要送礼职能的葡萄酒,一瓶具有别样名望和品质的葡萄酒不会逊于名庄酒,而对于懂行的受礼人没准还会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
建议“以酒取酒”
过年如何选购葡萄酒?最好从葡萄酒本身出发,“以酒取酒”更稳妥。首先,明确一下选购葡萄酒的目的和功能。是家人在家宴上享用,还是送给亲朋好友,或是给生意伙伴、领导上司的礼物。不同的目的,选择会有很大的不同。前者,可更多考虑选择性价比好,有趣味和别致的葡萄酒;越往后者,需要更多考虑选择有品质保证和名望等级的葡萄酒,以及适当的包装。根据葡萄酒本身符合购酒目的的特质出发,寻觅胜任的饰演者。其次,可以从葡萄酒的风味特色入手,根据个人喜好,选择适合自己,或是受礼人偏爱的葡萄酒。
当然“以酒取酒”,需要选酒人对葡萄酒的认识和了解越多越好。需要参考的因素涉及产地、品种、年份、等级、已有名望等,以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普通消费者会有一定的难度,这些需要时间积累的经验和知识也不是能即学即用的。相对简洁稳妥的做法,可以考虑选择值得信赖和比较专业的代理商进口的葡萄酒,并到走量大、或经常有消费者购酒的商、超,或有信誉的酒廊购酒。这两点起码会在“物有所值”上更踏实,让简单的“以价取酒”能更多贴近“以酒取酒”的宿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