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家长们带着孩子在高校招生咨询会上了解招生信息。泱波 摄
浙江在线衢州6月28日讯 连日来,随着各地高考分数相继公布,高校间的“生源争夺战”也如期上演。各大名校明争暗斗搜刮高分生,民办高校想尽办法笼络考生,港澳及国外高校抢滩中国内地生源市场,高校生源之争呈愈演愈烈态势。
北大清华同时“抢人”名校“掐尖”愈演愈烈
6月21日凌晨,今年高考获得667分的吉林考生李一涵在刚刚查到成绩后不久,李一涵和家人几乎同时接到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吉林招生组老师的电话。两所学校的招生老师争相劝说李一涵报考他们的学校,并强力推介自己的优惠政策。
在高考分数陆续公布的这几天,像李一涵这样在惊喜中接到名校的“抢人”电话,已经成为不少高分考生和家长“快乐的烦恼”。
每年高考刚过,各大著名院校就开始不惜人力物力派遣招生组深入各地,开展招生咨询会,宣传自己的招生政策,争抢高分考生。不少学校在考后估分阶段甚至高三模拟考试阶段,就已经跟当地学校联系,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学生信息,跟踪有望获得高分的学生。
就生源争抢来说,在半年前,“北约”、“华约”、“卓越联盟”等自主招生联盟就已被指是名校“掐尖”的工具。而除了抱团竞争,各大名校还各自出招,通过一系列针锋相对的招生优惠政策和竞相提高奖学金来获得考生的青睐。
在高考前夕,清华大学一个驻地方招生组通过官方微博发了一条消息,称今年北京地区报考清华的考生比报考北大的多很多,暗喻清华好于北大。这条自我炫耀且挑逗意味明显的微博发出之后,立刻激起两大名校的口水战。名校之间的“掐尖之战”也由暗地端上了台面,生源争夺的手段甚至已经出现了诋毁、策反和挖墙脚。
对于名校间愈演愈烈的优质生源争夺,有评论分析,从抱团“掐尖战”到比拼“状元数”,名校之间种种招生乱象缘于把招生当成高校的“面子工程”。在学校定指标、许重奖的背景下,高招工作的无序竞争已成必然。另一方面,名校“掐尖”也映射出大学文化的缺失,是高校急功近利倾向的集中暴露,其根源在在社会人才标准的考分依赖症与名校文凭崇拜。
高考人数逐年递减民办高校遭遇招生尴尬
如果说,名牌高校围绕高分考生的“掐尖”是“面子之争”,那么,同样参与这场生源大战的众多民办高校和职业院校,它们之间的竞争则更多的是为了生存。
校园宣讲、传单轰炸、预约登记……每年高考季,相比于名校争夺生源的暗地发力,众多民办高校和职业学院的招生竞争已经是“大张旗鼓”。高考期间,为了吸揽生源,民办高校多是派遣师生扎堆在各个考点外,对考生和家长开展各式各样的宣传攻势。
高考之后,为了抢夺生源,有的学校甚至通过非法渠道获取考生个人信息,不经投档便向考生发放录取通知书,试图先入为主,提前把考生收入囊中,有的学生还未被投档录取时,手上已经收到数封通知书。
而在8月临近开学期间,民办高校的宣传“战场”则转移至火车站、机场等交通枢纽。一些迎新生的工作人员为外地学生拎包指路,甚至,临时“拉客”,在车站现场办理入学手续。
在激烈的生源争夺中,有媒体比喻,近年来民办高校的生源竞争已经到了“肉搏”的程度。而究其原因,高考报考人数的连年下降应是一大因素。
据教育部统计,2008年中国参加高考的人数达到历史峰值1050万,此后逐年下降,一直到今年的915万,4年间下降了12.9%。大幅下降的生源总数,对那些没有政府财政扶持,仅凭学生学费维持生计的民办高校来说,就意味着遇到了生存危机。
分析认为,从师资队伍、科研经费、生源质量等因素考量,包括民办高校在内的二、三本院校都与一本院校有较大差距。如果一味地模仿一本院校的发展路子,求全、求大、求高,只会让自己处于更加劣势的地位。在日益减少的生源规模中,追求办学特色,提高学校管理能力才是这一层次大学的当务之急。
就民办高校的自身发展来说,有专家认为,民办院校发展环境虽相对恶劣,但相较于公办学校,民办高校应发挥其充分的办学自主权优势,自主调整自身专业和学科设置,增设社会急需专业,及时淘汰落后专业,灵活机动地适应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
境外高校争抢生源考生“用脚投票”吁高教改革
在中国内地不同层次的大学围绕生源鏖战正急之际,近年来,港澳高校和国外高校也开始大规模抢占中国内地中学生市场。凭借其高质量的教学、现代化的办学模式和较高的国际知名度,这些高考生源大战中的“外来户”,正瓜分着内地优秀生源,甚至在与中国内地名校的“掐尖”大战中,他们也屡获胜利。
从考生来说,面对高校“掐尖”战,他们选择的对象不再限于北大、清华等内地老牌名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状元”选择去香港就读大学,而为迎合内地考生,港校也不断扩大在内地的招生规模,积极争取内地优秀生源。
在今年高考前夕,在各场招生说明会上,港校方面就加大马力吸引内地高分生。在学制方面,今年香港高校也面向内地学生做出重大改革,将从原来的三年制大学改为四年制大学,与内地大学学制接轨。今年香港大学在内地大幅扩招40%,首次在内地招收工程类本科专业,并推出与剑桥大学联合招生计划。按规定,如果被录取的学生,会先在港大读一年,通过剑桥考核的学生,将赴剑桥完成4年的本硕连读专业。
此外,为迎合中国学生的出国热情,国外高校也争相降低门槛,吸引中国学生。今年年初,悉尼大学发宣布承认中国的高考成绩,只要有高考成绩不用再经过复杂的考试就能到悉尼大学就读。而更多国外高校则是拿出高额的奖学金,吸引中国留学生。有数据显示,近年来的中国中学生出国留学人数以每年20%递增。这与高考报名人数连年减少形成鲜明对比。
有评论分析,境外高校发力争抢中国优秀学生,让教育竞争国际化,为考生带来了更多的选择。而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选择去海外求学,所折射的则是其对国内现有教育资源、体制、服务和质量的不满,他们采取“用脚投票”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更优质的教育机会。
一些教育专家认为,国内高校已不能忽视海外高校的生源竞争,特别是高分生源的流失现在已越来越严重,必须尽快推进国内高校招生改革,在内地高校中形成以教育质量为核心的竞争机制,让内地高校有生存的压力和质量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