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衢州06月21日讯 随着端午节的临近,各种各样的粽子又成为餐饮的焦点,肉馅、水果馅、果酱馅、枣馅、栗子馅等等琳琅满目,让喜欢粽子的市民着实地馋了一把。但是粽子是传统的美食佳品,也是一种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的药理教授常章富说:“吃粽子有很多讲究都和日常健康息息相关。 ”
常教授说,以糯米做主料的粽子不宜消化,过食会因伤脾胃而引起腹胀、腹泻等症状,消化功能差的人群不可贪吃。据相关调查显示,糖尿病、肾病、高血脂、高血压患者由于自身患病的原因,在吃粽子时往往比较谨慎,所以因吃粽子使病情加重的情况越来越少。反倒是一些平时身体比较健壮的年轻人,尤其是脂肪肝患者,缺乏正确的认识,不注意科学饮食预防疾病,对自身体质过于自信,往往会在节后罹患上“粽子病”。专家提醒,脂肪肝的患者饮食应该尽量少食粽,吃粽子的时候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适量少食;一般脂肪肝的患者只要注意与其他食物合理搭配,不要吃太多即可;但对于重症脂肪肝患者,往往有明显的胃肠道症状或合并消化道出血,因此最好不要食用。
第二、选择食用;脂肪肝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品种食用。比如肉粽子、蛋黄粽和猪油豆沙粽子等所含脂肪多,即使是正常人过量食用也容易促使体内脂类物质增多,引发脂肪肝,如果是脂肪肝患者过量食用易加重病情,诱发其他疾病。而对于脂肪肝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有的是直接加糖,因此应少吃或不吃。
第三、搭配食用;脂肪肝的饮食患者切忌餐餐以粽果腹,一定要注意与其他食物的合理搭配,建议搭配时令蔬菜和水果,不仅享受美味,还可营养均衡。
第四、过期不食;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一般家里习惯于贮存大量粽子,反复加热食用。众所周知,食物过期会引起变质,粽子也不例外。一些老人喜欢吃剥开皮后拉黏丝的粽子,认为制作这种粽子的糯米比较好,其实当粽皮与粽囊之间有黏丝出现的时候,证明粽子已经开始变质了,最好不要再食用。也有一些人认为只要放进冰箱冷藏就不会变质,其实放进冰箱存放可以适当延长保质期,但如果食用不及时,仍会有细菌滋生,尤其是一些从冷冻室里拿出来后吃不完又被反复加热的粽子,容易滋生更多的细菌毒素,造成肝脏的超负荷毒素分解,导致肝损伤。因此,我们一定要改变不良饮食习惯,禁食过期、变质的粽子,避免造成肝脏负累,加重脂肪肝等疾病。
第五、禁食雄黄酒;湖州人过端午有一个习俗,就是吃五黄: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及雄黄酒。雄黄别称鸡冠石,是一种矿物,内含砷、汞等有害物质,砷通过消化进入人体后,会损伤肝脏。由此可见,过多地饮用雄黄酒势必严重危及身体健康。特别是脂肪肝患者,是绝对不允许喝雄黄酒的。
专家提醒患者在夏季更要特别注意保肝护肝。除了不喝雄黄酒,粽子也得尽量少吃,因为糯米属于“发物”,容易诱发一些潜在的疾病。日常脂肪肝的饮食方面,要三餐营养,荤素搭配,合理烹调,多吃豆腐、瘦肉、鸭肉、海带、香菇、黑木耳及新鲜蔬菜、野菜、瓜果等;平时还要多饮水,每日饮水量保证在2000毫升以上,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肝脏发挥代谢功能。营养和医学专家建议:每天确保摄入8粒富含“肝细胞脂质分解因子”的安立清软胶囊,对清肝养肝、远离酒精肝、摆脱脂肪肝起到至关重要的防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