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今年的慈善捐款。”几天前,宁波慈溪浒山街道金山社区来了一位中年妇女,她把2000元钱交给社区干部后,很快离去。和往年一样,她在社区捐款名单上写下了三个字——“无名氏”。
“无名氏”年年如期来金山社区捐款,从最初的500元,到后来的1000元,再到最近三年的每年2000元。至今,这名中年妇女已经连续7年慈善捐款1万余元,且年年以“无名氏”命名。
其实,社区干部都认识她,只是应她要求才没在捐款名单上留名。“她家境并不好,每次来捐款骑着一辆旧自行车。”一名社区干部透露,“无名氏”一家三口,她丈夫在一家个私企业上班,工资并不高,还有一个女儿刚大学毕业。“无名氏”每次来捐款脸上总是乐呵呵的,和社区干部拉一会家常,放下捐款离开前,叮嘱社区干部务必把“保密工作”做好。
更让金山社区主任张利珍感动的是,“无名氏”还是一名肢体残疾人。张利珍说,有一次,没征得她的同意,社区干部自作主张把她的名字公布在了爱心捐款名单上,结果反而让她不开心,怪社区干部没遵守当初的“诺言”。“这以后,我们就每次按她的意愿办。”因此,尽管“无名氏”捐款年年在500元以上,不仅没再上过“爱心红榜”,连捐赠证书也无法送到她手上。
6月12日,笔者通过金山社区干部联系到“无名氏”的丈夫王先生。“捐款本来就不是为了扬名嘛。”王先生很支持其妻捐款不留名的行为。他说,不只是每年的慈善捐款,汶川大地震和社会上有人需要救助的时候,妻子都踊跃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