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即,听同事谈到要去陪考,我便想起那年的陪考经历来。
那年,6月5日天一放亮,老母亲就从几里外的村子赶来,带来了云片糕和粽子,说:“孩子马上要考试了,我专门裹了粽子,托人从城里买了糕,你赶紧给他送去,让他天天吃一点儿,图个吉利!”不能拂了母亲的一片心啊,我想,看来还得去陪考。
6月6日,我让儿子睡到自然醒,已快到中午了,早饭中饭并成一餐了。吃好后,陪他乱侃,谈双截棍,说星光大道,讲校园糗事。下午去熟悉考场,傍晚还打了会儿羽毛球,然后洗澡、吃晚饭。他一直很轻松,在饭桌上还开玩笑:“爸,等我这回‘四模’过了,大家都轻松了,就等着拿大学通知书了。”我还暗暗高兴:小子,心理素质不错!
没想到7日早晨把他喊起来,脸色不大对劲了,看来还是有点紧张。我知道,第一场考语文,对他有点压力,他的语文一直是弱项。吃了早饭,早早地打的去考场,路上看他的脸,绷着。
到了考场大门外,街上冷清清的,人很少。我们坐在公交车候车亭里。我想:带着这种紧张情绪进考场可不行。怎么办呢?跟他谈谈我的高考经历吧,以毒攻毒,用当年我的紧张消除他现在的焦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当时我一看到数学试卷,难!头“嗡”的一下,CPU罢工,内存条松动,死机……这个“嗡”字,说得极端形象,把他一下子逗乐了,不良情绪得到了缓解。
趁热打铁,我又开始说教:其实根本不必紧张,你难人家也难,高考就是考心态,不就是个“四模”吗?“哈哈……”儿子明显轻松多了。后来,他的同学陆续赶来,我悄悄退到一边,让他们去谈天说地。
开始入场了,我和一大帮家长挤在大铁门外,直到看着他进了考场,心才放下来。但是不敢离开大门口,垫张报纸就坐在大门前的人行道上,很老土的想法就是生怕他突然有什么需要帮忙。
第一场考试终于结束了,看他的表情,还行,我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回家的路上,他谈考试,我截住:“考过了就拉倒,暂时不要谈。”他轻松地说:“没事,底下的科目我不担心。”他说:“今天考试前面的还行,就是看到作文题目——怀想天空,我搞不大清楚‘怀想’的意思,头也‘嗡’的一下,程序无响应。好在不久就恢复响应,当作文写到最后一个字的时候,铃声响了。”他似乎在讲别人的故事。还好,有惊无险。
后面的几场考试,波澜不惊。儿子顺利地上了大学,距现在已有5年时间了,但陪考的经历却仍历历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