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衢州5月8日讯 “结婚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家庭的事”。男方要下聘礼、女方要出嫁妆,与家长在观念上的冲突,让如今的结婚主力军80后们深感困惑。“结婚不是因为爱情吗?”最近一篇名为《婚姻不应是父母的“买卖”》的帖子引起了网友们热议,不愿看到爱情被习俗所束缚的80后,面对父母的坚持深感受伤。长辈对习俗究竟为何如此坚持?传统习俗与当代婚姻究竟该如何取舍?
聘礼之惑 买房还要出5万元现金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女方家长遵照传统习俗要收聘礼的并不在少数。聘礼的金额在1万~5万不等,大多数男方家庭说起聘礼都有些不快。
家住大渡口的郑先生去年买了房后,和女友王女士打算今年10月登记结婚。但年初双方家长见面后,准丈母娘提出“男方买房、夫妻共付房贷,女方出钱装修,但男方要出5万元的聘礼”。
郑先生介绍,准丈母娘是北方人,所以按照北方的嫁女习俗来提要求,但郑先生完全没想到,现在结婚还需遵照传统的习俗。郑先生家里也一口否定了这个“甜蜜负担”,坚决不给聘礼,因为男方家里没这习俗。“那段时间两家的关系一直因为聘礼僵持着,真担心因为聘礼而黄了婚事。”郑先生说,后来双方协商聘礼降到了3万元,但两家心里都有了芥蒂。
郑先生的母亲李女士认为,聘礼是他们那个年代才时兴的习俗,那时候结婚,房子是不用花钱的,轿车还是绝对的奢侈品,所以聘礼作为对女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谢是理所应当,但现在还谈聘礼就不合情理了。相反,王女士的母亲潘女士则称,时代的发展让现在结婚的门槛变高,女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谢是不能变的,何况聘礼都是转手拿给女儿了,有何不可?
嫁妆之累 金额须是聘礼的两倍
聘礼和嫁妆就像是两个孪生兄弟,两者在传统习俗中是密不可分的。男方出了聘礼,女方就应该有嫁妆。
今年27岁的张先生是湖北人,其女友宋小姐是黑龙江人,两人在重庆结缘。虽然对于聘礼双方家长都没有异议,但却在女方的嫁妆上出现了意见分歧。张先生的父亲介绍,按照老家习俗,男方如果出了10万元的聘礼,那么女方的嫁妆就是10万的两倍甚至更多,因为老家的习俗是女方的嫁妆越多在婆家的地位就越高。但宋小姐的母亲表示,老家哈尔滨的习俗是,女方的嫁妆就是床上用品,而且嫁妆越少在婆家地位才越高。
这样的习俗差异,导致双方父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愿做出让步。
“说实话,就算是老家的习俗,但是我真的觉得是多余”,说起聘礼张先生直摇头。宋小姐也称,找个对自己好的人比多少嫁妆都实在,男方买了房,女方出钱装修在现在这个社会也是天经地义,不存在嫁妆一说。“长辈却硬要拿聘礼和嫁妆说事,伤感情”。
观点 家长:要考虑习俗的负面影响
家住渝中区大溪沟的曾女士表示,自己的女儿与男友裸婚,车房都没有购置,她一点都没干预,也没提任何要求。孩子结婚是一辈子的事情,只要女婿对女儿好,车、房、聘礼都无所谓。“聘礼确实是老习俗了,不管到现在还坚持与否都无可厚非,应该是地域差异、文化差异造成的,但是这不应该成为两个孩子结婚的阻力,孩子的幸福比什么都重要”。
李先生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儿子已经在去年结婚了。说起聘礼和嫁妆,他表示,其实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要来的聘礼或者嫁妆最终也都是儿女收着,但是他们没有考虑儿女的想法和感情。如果两家因为聘礼嫁妆闹得不愉快,不仅会影响两家人的关系,也会影响儿女的感情。
80后:和生意谈判有何区别?
无论是聘礼还是嫁妆,作为80后来说,并不看重。网友“火腿肠”在跟帖中说,80后的婚姻与长辈的婚姻相差了20~30年,习俗早已在80后身上淡去,长辈们的观念不应成为年轻人恋爱自由的阻力,习俗也应该成为一种理性的建议,而非条件,否则,习俗下的婚姻就和生意谈判没有什么区别。网友“水无心”认为,男方给了聘礼,女方也要还礼,那还要这个习俗来做什么?
网友“单行道”则从经济的角度解读了习俗导致的难题——“这还是得看家庭经济实力。”网友“小莽子”就说,如果经济条件好,女方要多少聘礼给多少,关键是别人经济条件到底怎么样啊?女方父母是怎么考量的?
建议 尊重习俗,但别过度
国心理学会会员、婚姻恋爱情感咨询专家陈志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聘礼嫁妆应该适宜,应该尊重传统习俗,但不能过度。很多在即将走入婚姻殿堂的青年男女和父母辈,也会受到“定势错位”的影响,这主要与社会风气有关。从这个角度来说,聘礼、嫁妆也是“定势错位”的产物。对此,陈志林建议,正确认识男女双方家庭的经济实力,聘礼、嫁妆要在自己实力范围内去选择,晚辈要对长辈的行为进行说服与纠正。双方应该认识到,在婚嫁过程中,要尊重儿女,切勿太多干涉,太多要求。婚姻是和谐的,更是平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