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 :衢州特快 > 文学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80后文学急需批评引领

  浙江在线-衢州特快4月14日讯:与父辈们相比,80后作家的生活无疑是富足而多彩的,但是,与波澜不惊的新世纪主流文坛相比,80后文学则是喧嚣甚或浮躁的。这肯定跟市场、商业作秀及媒体炒作有关,但80后作家自身的写作焦虑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80后文学的发展缺少真正的文学批评的关注,更不要说主流文坛的认同;在纯粹的文学意义上,80后文学既没有对话者,也缺少明晰的文学性的发展方向。在这样的环境里生长起来的80后文学,先天营养不足是可想而知的事情。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一度产生影响的70后文学,在进入新世纪之后其声势明显暗淡了不少,继之而起的80后文学在新世纪文坛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引发了持久的争议。事实上,这种以作家的年龄阶段概括和划分文学群体特征的做法,与以时间或政治事件概括和划分文学史一样,显示了文学批评研究及话语的无力。我们的文学思维和批评观念几乎完全被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所笼罩,而这些批评方法并不能有效地统摄新生代个性化、多元化的文学现象。于是,出版商与媒体合谋,将传统文学批评挤出了80后文学的狂欢场域。如果说文学批评界对60年代出生的“新生代”作家群体的划分与命名尚含有某种学理合法性的话,对80后文学的命名则明显地反映出文学批评界因批评的焦虑所产生的暧昧与含混。

  有目共睹的事实是,出版商与媒体对80后文学的青睐与推崇,并非基于对80后写作的文学意义的认同,而是将目光瞄向了其背后的庞大的文化市场和强大的消费能力。以韩寒、郭敬明、张悦然、李傻傻、春树、胡坚、孙睿、笛安等为代表的80后作家在图书市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却始终没能得到主流文学批评界的认可。在相当长的时间段内,被市场裹挟的80后文学依托着市场运作的强大动能,撇开主流文学批评的规训,游离于主流文学体制之外,呈现出非常规发展的状态。

  深陷消费主义泥淖、被市场钳制的80后文学,长期悖离文学自身发展规律,始终处于文学与市场的错位状态。很多80后写手们在“出名要趁早”的现实利益驱动下沦为出版商的盈利工具。可以说,抄袭和模仿之风的蔓延,同质化趋向和模式化写作,极大地抹杀了80后创作的文学成就。媒体炒作的强势与便利,也在很大程度上消弭了80后作家们对文学性的探索与追求。曾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80后作家春树,凭借着一部半自传体小说《北京娃娃》一炮走红,并成为各种媒体的宠儿。频繁的曝光,不断的采访,猎奇性的炒作与宣传,极大地提高了作家的知名度,也使得作者被牢牢圈限在了媒体炒作对其创作所作的定位之上。名利场上的迅速崛起之后,却是文学上的长久沉寂,多年来其创作了无新意,难见突破。如果说80后写手模仿他人、迎合炒作、亲和受众的做法,是市场化运作的客观需要的话,部分80后作家对纯正文学立场和高贵文学理想的弃守,对艺术个性、原创性、思想深度的放弃则不能不令人忧虑。

  与之相对应的,主流文学批评界对80后文学态度冷漠,更多的批评家采取了一种高高在上、冷眼旁观的态度。大而化之,提些不痛不痒的意见是远远不够的,真正需要的是严肃而有效的、对80后文学创作有指导意义的有分量的批评文章。80后文学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种种缺陷和不足,迫切地需要文学批评的引领,经历了市场洗礼的80后文学急需建立一个完整而健全的文学生态环境。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资讯 手机看报纸 浙江手机报 订阅中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