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衢州特快4月14日讯:华灯初上,江山市区解放路沿线,摆夜摊的人们忙碌开来。烧烤、衣服鞋帽、小百货、水果、鲜花、装饰品等等,各种摊位让人眼花缭乱。
“夜市经济”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城市经济的活跃程度,被誉为衡量一座城市经济繁荣的“晴雨表”。然而,日趋红火的“夜市经济”,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挑战。在继续维持“夜市经济”强劲增长势头的同时,如何加强引导与规范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准入门槛低经济效益好
杨女士在江山市解放路上摆摊经营服装近二十个年头了,她告诉笔者:“原先我们到城里也没什么事情做,就想到白天打打零工,晚上摆个地摊,这样也能增加点收入,补贴家用。现在这么多年下来了,摆地摊成了自己的主业,来买东西的都是老顾客,生意也不错,好的时候一个月也能赚个一两千块。”谈起最初为什么会选择摆地摊,她说,摆地摊卖卖袜子之类的东西,投资少,风险小,而且卖出去就能收回成本,基本不用缴纳其他费用,利润看得见摸得着。
在走访中,笔者发现,地摊、大排档、夜宵摊的经营者大多数为下岗人员或外来创业人员,摆地摊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而投资少、风险低、收益快、不用办理执照、不受场地限制等等一系列优点,是他们选择摆摊的主要原因。
问题隐患多负面影响大
近日,市民徐先生和朋友在江山市区城中路的一家大排档吃夜宵,结账时发现才点了三个菜,老板竟然说要一百元。徐先生觉得很不合理,但是老板说现在什么都涨了,菜钱自然也高。交涉无果之下,徐先生只能付钱了事。
徐先生的遭遇并不是个案,类似的事情不仅仅发生在大排档,也发生在地摊上。市民饶女士就碰到过东西质量不好却没法调换的情况。几天前,她在一个地摊为孩子买了一件童装,当时觉得款式好而且价格比一般的店里便宜许多,就买下了。但是拿到家一看,发现衣服有多处裂痕。饶女士拿去调换,可摊主却说自己的衣服质量一直没问题,说什么也不肯换。
价格不实、投诉无门,很多消费者反映“被坑了还没地方说理”。除了违反公平交易的原则外,最让人担忧的还是食品的卫生问题。小吃摊、大排档大多摆放在交通便利、人流量大的地段。然而,这些路段来往车辆众多,空气污染严重,加之不容乐观的食物卫生状况,餐具缺乏必要的消毒措施,一次性餐具盛行,卫生状况实在堪忧。
另外,夜市摊点的卫生保洁问题和过大的噪声,也让附近的市民怨声载道。由于摊位边上并未设立专门盛放垃圾的设施,把垃圾堆在马路边或者直接排入下水管道成了摊主们清理垃圾的方式。许多摊位擅自占道经营也带来了交通安全隐患。人行道、机动车道往往被摊位占去一大半,导致车辆通行困难,引发交通拥堵,并带来交通事故。
引导与规范需“软硬兼施”
夜市让广大市民能够方便地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吃到经济实惠的小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夜市经济”的繁荣恰恰反映了市民的需求。但是由此引发的环境污染,干扰市民正常生活,消费者权益受损等一系列问题,始终让人头疼不已。
面对由此引发的诸多问题,并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在采访中,笔者发现,将夜市纳入规范化管理,让“夜市经济”变成真正的“便民经济”是广大市民的共同心愿。许多市民建议,在适当的场所辟出专门区域供夜市摊点长期经营。并且应该考虑将同类的摊点相对集中设点,这样既有利于管理,也方便市民消费。有了专门的场地,达到硬件标准之后,再采取专业化指导的方式,让摊主提升自己的卫生、环境、经营等多方面的意识,使之配套标准化的软实力。这样“软硬兼施”或许可以让“夜市经济”做到规范化,使之真正成为“便民经济”。
夜市的引导和规范,需要相关部门承担更多的责任。广大市民建议有关部门,加大对夜市的引导和监管力度,规范摊主的经营行为,营造出良好的公平交易氛围。在卫生、环保等方面下大功夫,提升夜市的整体档次。并鼓励下岗职工等特殊群体积极发展以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同时,要进一步加大社会治安及市场管理力度,及时受理并解决消费者投诉,从而为消费者创造放心、安全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