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在“高楼”里的菜,是不带泥土的。
浙江在线03月20日讯 再过10几天,“海龟”叶凯峰首批种在高楼里的蔬菜,就将上市了。“这些蔬菜没用过化肥农药,是绿色的,希望消费者喜欢。”他说。
叶凯锋是慈溪一位海归农民,让自家蔬菜住进了一栋栋蔬菜栽培楼。这样一来,一亩蔬菜楼培育出来的蔬菜产量超过了5亩平地的产量。
蔬菜大棚 有三四层楼高
近日一个下午,记者来到慈溪观海卫镇叶凯峰的农庄。老远,就能看到一个个像蒙古包一样的大棚。
这些大棚,有三四层楼高,用轻钢搭的架子,外面盖着塑料薄膜。
此时,外面的温度差不多七八摄氏度,而大棚里保持着15摄氏度左右的气温。
与别的蔬菜大棚不同,这里的大棚显得十分宽敞,你可以非常从容地走来走去。
大棚的地面,是用红砖铺的。
走进大棚,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根根被绿色蔬菜包围的立柱,就像一层层的立柜。
每一个立柱有五六米高,立柱和立柱之间,有两三米的间距。
记者注意到,小青菜、生菜都熟了,工人们正在采摘。
工人们采摘蔬菜,比较容易。不用刀割,也不用铲挖,随手一拉,一株菜就从立柱上摘下来了,就像从抽屉里拿东西一样。
菜很干净,菜叶和根部,没有一点泥土。
这些蔬菜都是无土栽培的
“这些蔬菜都是无土栽培的,只需将蔬菜的一叶一芽,插入栽培板上的一个个圆孔里,加上棚内喷淋的水分和营养液,菜苗就能很快生根成活。”技术员廖志龙说。
廖志龙毕业于一所农业院校,学的是设施农业。他说,这些种在“高楼”里的蔬菜,就由他和其他几个大学生在看管。
廖志龙打开了一根立柱。记者看到,立柱内是空心的,营养液由柱顶的加液盒流入,逐层往下流,流到最底下的“营养水”会被回收,流回水泵,供循环使用。
大棚里有有一台温度、湿度监控器,大棚内的温度为15摄氏度左右,湿度是40%。
廖志龙说,他们的温度、湿度是可调节的。
如果冬季外面的气温可保持在5摄氏度,有点阳光,那大棚里的温度就可达到10摄氏度以上,大部分蔬菜都能正常生长。
这样,蔬菜生长周期,比室外可以节省四分之一。
7个大棚产量相当于70亩蔬菜地
目前,叶凯峰的农场里,有7个这样的蔬菜楼大棚,每个大棚占地两亩。
据估计,一亩蔬菜楼培育出来的蔬菜产量,超过了5亩平地的产量。
那么,这7个大棚,产量就相当于70亩普通蔬菜地。
这里种出来的蔬菜,和地里长出来的有什么不一样吗?廖志龙顺手抽出一棵小白菜。“你看,它的根是软的,不像地里长出来的,有一个主根。”
那菜根就像软软的胡须,拔出来很容易,放进去也很容易,像往抽屉里拿个什么东西一样。
廖志龙说,这些蔬菜,都是不用农药化肥的,那么,怎么才能防止虫子呢?记者注意到,大棚大门口,有蚊帐一样的门帘,可把虫子隔绝在外。
叶凯峰说,再过10多天,第一批蔬菜就可在有些超市里买到了,而大量的上市,可能要到7月以后。
除了种叶类蔬菜,用这种方式,也可种丝瓜、西红柿等品种。
7年前毕业于英国考文垂大学
叶凯峰是慈溪当地人, 2005年,他毕业于英国考文垂大学,学的是工商管理专业。
叶凯峰说,他父亲是做企业的,觉得父亲的企业做得已非常好了,想要有所突破也较难,他想另辟蹊径。
“在英国,现在一产和三产都越做越大,农业也越来越走向产业化,我能不能从这方面动点脑筋呢?”叶凯锋想到了从事农业。一次偶然的机会,叶凯峰了解到关于无公害肉猪养殖的信息。
于是,他考察了办现代养猪场的可行性后,决定去养猪。2008年9月,叶凯峰自担风险,从银行筹措了350万元启动资金,与人合资,成立了总占地500亩的惠农生猪养殖场。
在养猪获得一定成绩后,叶凯锋又想到了种植业。谈起为什么会用这种方式种蔬菜时,他说,这样的方式,利润率较大,在土地紧张的浙江,这样的方式或许是个发展趋势,而且能简单地达到绿色有机的效果。
“在田地里种的话,一般3年才能达到绿色目标,5年才能达到有机,而用这样的方式,直接就可达到绿色安全健康的效果。”
缺乏资金是推广的障碍
叶凯峰认为,让蔬菜在楼房生长,在栽培技术上,采用无土育苗、智能温室集中育秧等技术,这是未来现代农业的一个发展方向。
他希望,自己种植有机农产品的这项新技术,在今后可成为一种模式推广,使中国的土地发挥出最大经济效益,让更多农民受益。
叶凯峰说,他种的蔬菜,市场前景是非常好的,估计7月份,杭州、宁波等周边市场就可买到这些蔬菜,而他的目标,是要把这个产业做大,推向全国市场。
“我希望通过合作社形式,让农户参与进来,我们会给予足够的技术支持。”叶凯峰说,对于普通农户而言,最大的障碍在于初次投入资金,一般一个大棚需要50万元。
“不过,初次投入以后的投入,比常规的要少很多,农药、化肥都不需要,水也很省,是循环用的,最关键的,它直接就达到了绿色有机的效果。”叶凯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