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家装建材行业的消费投诉总量一直居高不下,已经成为消费投诉的热点问题之一。
由于居家装饰行业本身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空间、平面、色彩、材料、工程、环保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在装修过程中,消费者与商家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有些商家利用消费者的专业缺口,故意在施工过程中偷换工艺;在建材方面调换品牌、型号、规格等,以次充好;在报价过程中增项漏项;利用标价虚高后再打折促销等价格歧视手段谋取利益……设计师拿回扣的现象更是司空见惯。如此种种伎俩与手段,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家装建材业"明码标价"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三月春暖花开,正值装修的旺季。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权益日也渐行渐近。下面,小编就带您扒一扒装修的价格陷阱。
擦亮双眼谨防预算书漏洞
"以较低的价格吸引业主,低预算套牢消费者之后,却在结算时大幅提高相关费用。"这是装修公司常用的手段。
有些预算书报价非常低,预算书的内容也极其详尽,似乎很难发现有什么遗漏。然而,就在这看似完美的预算书背后,却藏有不少猫腻。此时,消费者一定要擦亮双眼,勇于"找别扭"!
专业人士建议大家要"货比三家",多比较几家公司的预算书。
看看装修大项下面的分项报价有没有漏洞;
工程实际用料的计算是否合理;
施工面积的计算是否科学;
具体的施工工艺有没有标明;
因施工不合格造成的返工损耗估计是否合理;
所使用的材料,不但要标明品牌,还要注明具体的规格、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