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
市招商局局长童瑞堂、市人大代表王立平(柯城区发改局局长)、市政协委员张克群(市开发区招商局局长)
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产出,刚刚过去的2011年,特别是下半年以来,受欧债危机、金融政策等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全国各地项目建设放缓。为此,今年我市《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要求,“更加注重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入,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今天“两会圆桌”请到了3位嘉宾,他们是市招商局局长童瑞堂,市人大代表、柯城区发改局局长王立平和市政协委员、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局局长张克群,就“如何进一步完善配套促进项目投入”这个话题做一个访谈。
主持人:陈新代市长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中讲到“三个狠抓”,即狠抓重点项目建设,狠抓优质项目引进,狠抓重大项目前期,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更加注重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入,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我们先请市招商局局长童瑞堂谈谈,去年,我市在这方面的工作进展如何?今年会如何推进?
童瑞堂:2011年全市招商引资协议引资额432亿元,实际到位市外资金176亿元,引进市外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44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7个),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35%、110%、240%。全年引进省外项目到位资金39.45亿元,省外浙商回归到位资金5.54亿元,签订山海协作项目270个,协议投资额300亿元,到位资金71亿元,实施社会事业(含新农村建设帮扶)项目22个,到位资金350万元。
新的一年里如何推进?全市协作、招商工作要着力“围绕一条主线、依托两个抓手、搭建三大平台、实现五新作为”,即紧紧围绕推进浙商创业创新促进衢州发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主线,依托招商引资、山海协作两个抓手,努力搭建浙商回归创业平台、山海协作共建园区平台和商会建设平台,实现招商引资、浙商回归、区域合作、商会建设、争先创优等五大工作取得新作为。具体目标是全年招商引资协议引进市外投资额(不含国家、省政策性投资和房地产项目)确保320亿元,到位市外资金确保160亿元,其中省外引进到位市外资金确保45亿元,全市力争引进市外投资亿元以上项目60个,其中山海协作协议引进市外投资额达到220亿元,到位市外资金110亿元。
主持人:衢州承东接西,地理位置优势的同时,面临着来自东西两极的压力,要实现新年新目标进而实现“五新作为”的更高要求?关键靠什么?
童瑞堂:关键还是要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
这些年来,我们以专业化产业招商为重点,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去年以浙商创业创新为抓手,深入推进“浙商回归”工程。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不论是专业化产业招商,还是浙商回归工程,归根到底,是看中了我市的产业配套与完善,离开了这个基础,项目、工程只会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衢州既面临着东西两极的压力,也具有融入长三角、海西区等便利,新的一年里,我们会以山海协作共建园区为突破口,推动区域合作再迈新台阶。
另外,今年我们还将以商会建设为着力点,充分发挥商会在招商引资和“浙商回归”中的作用;以开展“三年”活动为契机,扎实推进创先争优工作。这些都是进一步调动干部群众积极性,充分发挥好各种“软配套”因素的作用。
主持人:去年衢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年共引进5亿元以上项目2个,占了全市的28.57%,可谓成绩斐然,我们请市政协委员、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局长张克群介绍一下去年工作的特点。
张克群:我们总结去年进来的项目呈现这样几个特点:
主导产业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项目引进较多。35个项目中装备制造项目16个、电子信息产业项目4个、新能源新材料项目5个。
大品牌项目投资增多。上市公司投资项目4个(旺旺控股、三一重工、法国阿尔诺维根斯特种纸和康师傅),并首次引进现代服务业项目一个: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广告企业浙江盘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单个项目投资较大。投资14亿元项目1个(元立技改项目)、投资2亿元及以上项目6个、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13个。亿元以上投资项目占比57%。
同时项目集约节约用地。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0个,平均投资强度达到296万元/亩。35个项目中有14个是存量企业为转型升级、做大做强而实施的增资技改。
主持人:请问张委员,您关于完善配套促进项目投入方面有何意见建议?
张克群: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我们需要以新型城市化的理念规划工业园区的配套功能,加快完善开发区的产业配套。搭建高端制造业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开发区产业承载能力。今年要启动东港园区中央商务区、大学科技园的建设,要完成浙江省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衢州慧谷工业设计产业园的建设和开园,发挥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功能。
“先生产后生活”的历史不能再去重复了,园区下一阶段要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建设工业区城市商贸综合体,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向园区延伸覆盖,积极发展物联网、文化创意和动漫设计制作等新兴业态。促进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人口集聚,实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互促共进,这样才能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打造现代化产业新城。
主持人:最近市有关部门出台了今年项目建设统计表,其中柯城区要实施22个项目,新建14个,建成2个,总投资达55.48亿元,年度投资也超过9亿元,较2011年(实施9个、新建3个)有大幅增加,我们请市人大代表、柯城区发改局局长王立平介绍一下情况。
王立平:我以总投资近35亿元的柯城区三大重点项目为例,来说明完善配套对项目的影响,这三大项目本身都与完善配套或者促进配套进一步完善有关——“普星燃机”,是个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总投资11.96亿元。为何放在航埠工业功能区?因为东港、巨化已经有了相关配套,我们综合考虑下一阶段的配套后做出这一选址;总长超过26公里的石(梁)华(墅)线项目完成后,姜家山片区的开发会加速,从西区到姜家山片,会慢慢发展成“城郊农业特色区”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总投资15亿元的“歌瑞新材料”之所以能落户东港柯城工业园,很大一个原因是市里实施物流大通道之后,拉近了巨化与东港的距离,所以下一步柯城区还会在东港柯城工业园这边建设新材料孵化区的同时,还要发挥这边的区域优势,着力承接巨化集团公司物理性加工产业及相关项目。
主持人:柯城区的第三产业比例一直较高,“十一五”期间三次产业结构更是从17:26.2:56.8调整到了9:29.9:61.1,请为我们解读一下这一数据。
王立平:这个三次产业结构比说明,“十一五”这五年,柯城区工业发展迅猛,我的体会是抓住了两个核心,即承载空间和要素保障。东港柯城工业园区和航埠工业功能在五年里,拓展到了近9个平方公里,新开辟了5.4平方公里;建立了交投、城投、基础设施投资等五大政府投资载体,解决了融资问题,所以工业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工业园区两个“主战场”工业总产值五年间就增长了3.1倍。
我在市五届人大期间就提过一个议案,是关于乡镇工业功能的完善配套方面的内容。以航埠工业功能区为例,我们的配套是以“小城市”为标准的,像热电、排污、供水都高标准配套,日处理污水能力达6000吨。所以,近几年来,航埠这个园区的项目不断,产值不断攀升。
主持人:“配角不如主角”,但配套却是项目的保障。可以这样说,要促进更多更好的项目花落衢州,离不开不断完善的配套,完善配套的背后则更离不开创新思路,提升档次,灵活机制,埋头苦干,常抓不懈。唯有通过硬件软件两方面配套的不断提升,才能努力推动衢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主持人本报记者王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