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日益临近,考生、家长、学校、商家等等社会方方面面都把目光聚焦到这里,尤其是家长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给孩子做好后勤服务工作,比如再买点习题集给孩子做,不断地增加高蛋白营养,甚至绞尽脑汁去买所谓的健脑用品……倾全家之力为考生高考取得好成绩增添砝码。那么,这样做到底对不对?中国医师协会养生专业委员会常委刘健教授给出自己的答案。
一、调节心理缓解压力
“在高考就要到来之际,考生、家长乃至社会方方面面更加关注这一国考,这本身就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刘健教授说,在这个紧张并且充满挑战的阶段,做好心理调节非常重要。
作为家长,首先要给孩子营造一个更加宽松的环境,不要整天与孩子说考试的事,可以给孩子说一些社会现象等等,比如近几年合肥大建设给市民生活带来哪些好处,作为一个普通公民应该怎么维护城市形象等等,通过转移孩子注意力来降低高考带来的心理压力,同时也可以间接地启发孩子的思维,拓宽孩子的视野。再有,可以在茶余饭后,与孩子谈谈某个历史人物,如果孩子对这个人物非常了解,他就会滔滔不绝地说出来,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力。
二、光学习不运动是错误的
“高考考生运动不是缺乏,而是严重缺乏。”刘健说,在各种压力下,考生恨不得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到考前复习上。其实,通过有效的运动调节会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刘健教授指出,运动有以下几个功能。一是提高体力,增强耐力。高考每门课的考试有2―3小时的时间,是对考生体力的一个考验,经常有报道称某某考生在考场晕倒,这可以通过平常的运动来避免这种情况。二是调节情绪。运动可以提高大脑的兴奋程度,让考生在紧张的学习情况下缓解一部分压力。三是调节神经、内分泌的平衡,使得考生始终情绪高涨。
刘健教授也开出了几种运动处方。在学校,下课铃响后,可以围绕教室楼梯跑几圈;在家里,学习40分钟后,可以做做俯卧撑、仰卧起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