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 :衢州特快 > 今日衢州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衢州,率先崛起:建设山区经济示范高地

  春暖花开,群芳竞艳,美丽的山区期待“绽放”。衢州,土地总面积8841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和丘陵面积占85.4%,平原仅占14.6%,是个典型的“山区市”。

  促进山区经济转型发展,省委省政府以高瞻远瞩、统筹兼顾的广阔视角,把“浙江山区科学发展试验区”的建设重任交给了衢州。如何抓住契机、激活优势,把衢州建设成为浙江山区经济的示范高地,推动衢州加快走上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新路子,成了代表们热议的话题。

  山区经济最大的资源:

  生态+绿色

  山区经济,顾名思义,就得围绕着“山区”这个词做文章,应该充分挖掘利用山区的资源,变“资源”为“资产”,创造更多财富。这是党代表们接受采访时表达的共同心声。

  那么,山里的最大资源究竟是什么?“生态和绿色,这是毫无疑问的。”市党代表、柯城区七里乡上村村大学生“村官”朱敏的回答掷地有声。因为,这个距城区33公里、柯城区最偏远的山区乡,摒弃靠山吃山老路,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开展“桃源七里”4A级景区创建,农民人均纯收入从全区的倒数跃升至前列。

  七里乡是衢州科学利用山区资源的一朵“浪花”。随着一批批游客从杭州、上海等地,走进山区里的各个农家乐特色村,村民们结合生态旅游开发,建成茶室、旅店、山货市场等配套服务设施,游客们看风景、住农家、买特产。村民的房子也因此越建越好,不少人还买起了小汽车。

  保护生态,留住“绿色”迎进“财富”。党代表们说,把村里美丽的田园开发成农家风情生态旅游区,大力发展登山健身游、竹林观光游、山泉休闲游、蔬菜采摘游、文化享受游等农家休闲产业,带动周边农户产业发展,正是山区经济科学发展的好路子,要坚持和发扬。

  耀眼的生态环境,不仅在农村“闪光”,它也成了衢州集聚高端要素、高端产业的最大优势。旺旺集团考察华东地区后,在衢州设立乳制品生产基地。正如企业负责人所说,选择衢州不是偶然,而是这里的水经过严格检测后,一系列的高指标引领他们落户衢州。如今,“明旺乳业”经过8次增资后,总投资已近1.13亿美元。

  这一江清水,还引来娃哈哈集团投资建设衢州娃哈哈启力饮料有限公司,吉林省都邦药业有限公司也把年产1.7亿瓶(袋)大容量注射液剂的项目选在了衢州……许多衢州人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拿到与发达地区相近的工资待遇。

  “《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经省政府批复发布,在‘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中,省发改委、省能源局将安排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个,总投资407亿元。”市党代表、市发改委主任傅炎康介绍,这无疑为衢州绿色发展提供了项目支撑,为此,衢州的项目工作必须更加突出转方式调结构、重点区域带动、重点投资领域,让工业之“绿”更耀眼。山区经济最大的出路:

  产业化+品牌化

  田还是这片田,但市党代表、衢江区莲花镇红艳草莓产销班班长徐六泉,却心潮澎湃地感受到了这片田所迸发出的活力是如此强劲有力。

  徐六泉的草莓产销班,位于总面积达10平方公里的衢州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有连绵近100万平方米的钢构大棚。如今,大棚内的百合花、葡萄、草莓、蔬菜和西瓜,每亩纯利润分别达5万元、1.8万元、2万元和1万元。在园区,85%的田属于“万元田”。

  变化从何而来?徐六泉说,关键在于“产业化和品牌化”,逐步提升这“两化”水平的莲花农产品,也渐渐提升了附加值、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提升产业化和品牌化,基础在于土地流转。因为,田地从一家一户的手里集中到合作社或企业,才有可能实现分散经营向集中经营的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迈进。

  2007年下半年,“宝岛农业”落户莲花流转土地675亩,拉开了莲花发展现代农业的序幕。如今,全镇3.1万亩土地,已流转2.2万亩;在衢州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已入驻15家企业。其中,浙江九九红玫瑰观光园,不仅带动周边农民种植6000亩玫瑰,企业研制开发的玫瑰化妆品系列产品,也将于3月初上市,从纯粹的种植迈向商业大道,今年至少要进账1亿元。

  正如徐六泉所讲,山区经济之所以被误认为是“低效农业”,关键在于它的粗放生产,靠天吃饭。

  访谈中,一些代表直言,当前衢州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品牌化的程度仍然偏低。大宗农产品以鲜销、贩销为主,加工大多是初级产品、低端商品,精深加工能力不强,农业产业链不长、附加值不高。农产品精深加工率只有约23%,比全省平均水平低近15个百分点。农产品品牌多、小、散,全市至今只有1个中国名牌农产品,品牌效应不强,同质化严重,内耗增多,无序竞争时有发生。

  如何进一步提升产业化和品牌化?代表们建议,要以提高龙头企业竞争力为核心,以发挥比较优势、强化政策扶持、加快科技创新、打造知名品牌为重点,着力提升产业规模、科技含量、内在素质、产品质量和辐射能力,形成龙头企业集群、生产基地配套、利益联结紧密、带动能力较强的农业产业化体系,引领和带动农产品加工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上效益。

  龙头企业、基地建设、品牌特色产业,这正是山区经济发展的最大出路。山区经济最大的力量:

  干部+人才

  “发展山区经济,没有人才很难。产业发展需要人才、基地建设需要人才……”访谈中,有些党代表也把话题聚焦在“人才”身上。

  每吸引一个海外领军型人才,就可能带动一个产业,带来一个项目,建立起一个龙头企业。2008年,金融危机之时,我市创造性地出台了“四个一百”引才政策,立即吸引一批领军型人才来衢“报到”,一批重点项目列入重点资助和联系跟踪范围。养土蜂,一个木桶蜂箱只能采收三五斤蜂蜜,往年仅是江山市碗窑乡天井村农民作为贴补开支的零星收入来源。可如今,传统的土蜂,却开始为蜂农“采”来年均6000元的收入。变化,缘于市党代表、江山市畜牧兽医局副局长汪礼国,将最新研发出来的土蜂养殖技术,带进了山区。

  代表们清醒地意识到,未来的发展靠创新。如果说,少量的专业人才、领军人才尚可以引进,那么整个社会的发展,就必须依赖于全民素质的提高,依靠团队的力量。市党代表、江山市凤林镇党委副书记钟炳根说,就新农村建设而言,塑造新一代农民是当务之急。人才的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山区的发展,干部很关键。说实话,山区干部在基层一线,最苦最累,但我们大多数干部在山区任劳任怨,应加大他们的培训、开阔他们的眼界。”来自基层的一线代表建议,要研究激励机制,关爱干部,鼓励大家扎根基层、奋于发展;要实施人才战略,形成“专家型的指导人才、对外引进的企业人才、当地培养的本土人才”相互结合的人才结构,解决山区人才不足的问题。

  ……

  建设山区经济示范高地的大幕已拉开。相信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转观念、明思路、添措施,衢州定能成为全省山区绿色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山海联动、美丽乡村建设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示范区,变欠发达的内陆山区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由此,山区经济得以美丽“绽放”的衢州,将确立和扩大在四省边际地区的领先优势,加快率先崛起!

  (记者严雪丰通讯员胡小飞)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资讯 手机看报纸 浙江手机报 订阅中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