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火灾发生后,民警姜方林数次来到受灾户徐樟木家,看望被救的老人和妇女,帮助徐家渡过难关,一同进行灾后重建。李啸摄
民警高剑平受伤住院了!消息在江山市上余镇传开,十里八乡,一家家、一户户,许多村民纷纷急着出门。
山高水长,90岁的李坪村老党员李东深,得知“老高”负伤,带着50只土鸡蛋,翻山越岭赶来,“这个社会需要好人啊!”老人激动地说。五程村村民饶日荣,背来满满一袋橘子,双眼噙着泪水,“老高,你要快点好起来,我们等你回来……”
病房的阳台上,早已堆满了鲜花与果篮,但前来探望的人们还是络绎不绝,不少人与高剑平其实并不相识。
在杭州创业的张正为看高剑平,特意回了趟老家。退休职工周水芝和邻居们紧握着老高的手,“你和姜方林两位警官,让我们很是敬佩。”
十几名小学生,利用中午休息,带着自己折的“许愿星”、“千纸鹤”送到了病房……“谢谢!”看到有人前来,头上裹着纱布的高剑平,忍着,淡淡一笑。
他的床头,依然摆着自己的那顶警帽。银色的警徽,无言却有力地闪耀着使命与责任。
“天地之间有杆秤,秤砣就是老百姓。”其实,老百姓的表达很金贵,也很慷慨,就看是对谁。
于警察而言,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处处想着群众,挺身而出地守护平安,百姓就把泪水洒给他,把鲜花捧给他,用真情为他铸起丰碑。
这些天,在巍巍江郎山下,浩浩须江之畔,江山市公安局上余派出所民警高剑平与姜方林的名字,就被老百姓记在了心坎里。
当烈火无声息地吞噬着两条生命时,正是高剑平与姜方林敏锐地发现火情,率先冲进火场,而他们也因此英勇负伤,抛洒热血。
警察梦,历经岁月志不改
84岁的范招英是从电视新闻上得知儿子高剑平负伤入院的消息。此时,距离事发已经过去了72小时。信佛的老太太含着泪,坐了2个小时的车,到一处深山中的庙宇为儿子祈福……“我没让同事通知家里,习惯了,免得让他们担心。”躺在病床上的高剑平,声音虚弱。他告诉记者,自己并不曾想会住院,本以为清理包扎好伤口便可出院。
江山贝林医院的医师周政说,坍塌跌落的瓦片在高剑平的头部划开了8厘米长的口子,送到医院时,伤口处都能见到裸露的颅骨。
直到手术时,高剑平还是血流不止,喷洒的鲜血将医生的白大褂都染红了一大片。
时间定格在2月7日16时40分,正当高剑平在手术室接受伤口缝合时,61岁的上余镇方家村村民徐樟木,终于在乱糟糟的过火房间里,循着一路血迹和乡亲们的讲述,弄清楚了救命恩人是谁。“警察好人啊!”望着安然无恙的老母亲和妻子,瘦小的徐樟木再也止不住感动的泪水。
生离死别,原本只在徐樟木离家后的一瞬。其时,上余派出所民警高剑平和同事姜方林正驾驶着警车,行进在前往塘岭山区的弯弯山路上。
上余派出所的辖区位于江山市域的最北端,包括上余镇、四都镇以及江山经济开发区(江东区)。
这片以山区居多的198平方公里土地上,分布了5万多人口,警力有限,加上城郊结合部的复杂治安形势,使得民警加班成为常态。
“家是旅馆,派出所才是家。”所长郑农为这样形容民警们的工作状态。
郑农为爱打篮球,几次过了下班时间,他想叫上同事打球,可到楼里走了一圈,“发现他们还在办公室里忙着。”
就是在这样的高强度下,姜方林一干就是近8年,而高剑平更是扎根了12年之久。
“历尽苦难痴心不改/少年壮志不言愁/金色盾牌热血铸就/危难之处显身手……”上世纪80年代热播的电视剧《便衣警察》,改变了青年姜方林的人生志向。
2004年,走出警校的姜方林迈进了上余派出所的大门。工作第二年,他被委以重任,出任四都警务区警长,肩负保护数万百姓的安全。
“小姜办案工作主动性强,有他在我就放心。”关于姜方林破案的神勇,郑农为说了这样一个故事。去年6月17日凌晨,上余镇工业园区一家超市被抢劫,姜方林前去调查。
夜色朦胧,事主也说不清抢劫者的体貌特征。姜方林当机立断,“上路搜!”果不其然,在46省道边发现两名可疑男子,可他们身上并无赃物。
姜方林不放弃,又沿着两名男子走过的路进行地毯式搜索。最后,还真的在路边草丛里发现了一叠现金,两名男子这才承认了犯罪事实。
作为一名警察,当他举起右手宣誓入警时,就要懂得什么应该誓死捍卫,什么必须有所放弃。这一点,姜方林早已透悟。
结婚前,他就与妻子王莉芳说好,“和我结婚,你就得辞职做全职太太,我顾不到家。”
“4岁的儿子常常问我,爸爸什么时候能回家?有时候他一看到警车,就嚷着‘爸爸回来了’……结婚4年,方林从没回家过除夕。”说着说着,王莉芳鼻子就酸了。
现年52岁的高剑平性格豪爽,从部队转业时,他主动选择了警队。和小自己23岁的姜方林一样,高剑平也有警察情结,小时候就喜欢戴着表哥的警帽不肯脱。
从警30年,高剑平换过不少派出所,也干过刑侦和预审,在同事看来,他是个和自己“较真”的人,经常为了研究案子而废寝忘食。
“不唯上,只唯实,不能放走一个坏人,也不能冤枉一个好人。”这是高剑平的执法信条,在预审科时,他曾与局长吵得面红耳赤,只为了还当事人一个“正当防卫”的清白。
“老高年纪大,所里想照顾他,可他不要。没有安排任务,他就主动请缨。看着其他民警要出警,他会主动热心跟过来,不停地问‘什么事?什么事?’然后跑上车。”教导员徐小炜感叹地说,“老高还像新民警一样,那么有干劲!”
百姓情,爱民亲民诚为民
山路迢迢,溪水潺潺。警车行进在山路上,高剑平和姜方林却无心看风景。
大山里是原生态的纯洁质朴,也有远离法制理性的蒙昧。当地民风,有如冬日的山溪,乍看澄碧如镜,遇到礁石才显露峥嵘。村民之间几句不和便拳脚相向,横生事端,是派出所遇到最多的治安事件。
自然,调解各种村民纠纷,便成为民警们的家常便饭。翻看工作台账,记者发现,仅在2011年,高剑平就调处了218起群众纠纷。
“只要提起派出所的老高,地方上几乎无人不知。”所长郑农为说,“老百姓都信赖高剑平,喊他‘老高’,很多时候遇事不打110,却直接拨老高的手机。”
“洁己方能不失己,爱民所重在亲民”,这是高剑平挂在办公室里的字。教导员徐一炜记得,几次聊天时,高剑平总是流露出对辖区的眷恋,高剑平对他说:“我不想调到别的地方去了,时间久了,我已经和这里的人、这片土地,有了无法替代的感情,我喜欢跟乡亲们在一起。”
2012年新年第一天,原本是高剑平休假,但他放弃休息,驱车1个小时,又徒步20分钟,到上余镇江村畲族民族村为当地10多位高龄老人拍照制作二代身份证。
“社保制度改革了,没有二代证,老人就领不了养老金。”高剑平对乡亲们解释说。一位老妈妈看老高忙活了一天,都顾不得喝口水,心疼得很,一定要塞给他两只土鸡蛋。
“老百姓是很朴实的,你对他们真实,他们就拿你当自己人,真心信任你。”高剑平这样说。
调解纠纷费时费力,但把群众当亲人的高剑平却甘愿付出,所有化解不了的“疑难杂症”,最后往往都会交到他的手上。
“高剑平的调解技巧,非常老道,经常说到百姓的心窝里。”郑农为说了这样一件事,当事人是位72岁的老人,看到派去调处的年轻民警,一脸不高兴,“你还没我儿子大,回去。”没办法,只得高剑平出马。
刚进门,高剑平就笑呵呵地说,“老师傅,你看我有你儿子大吗?”见对方没意见,老高又拉近乎,“我父亲要是健在,快有100多岁了,这么说来,咱俩都可以做兄弟了……”老人乐了,没多久,就按照“兄弟”的建议平息了这场纠纷。
上余镇迎宾村村民王春娟和刘日英,也被老高的工作诚意感动过。2009年4月,王春娟和刘日英闹矛盾而打架,后因医药费问题多次调解没有结果。
拖下去只能让双方矛盾越来越深,高剑平多次找双方的亲朋好友做工作,平时找不到人,他就利用周末时间再上门。
面对老高的执着,刘日英终于答应对王春娟的伤势进行司法鉴定,在合理的情况下进行调解。
联系好司法鉴定所,高剑平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去接双方当事人作鉴定。来来回回30多次,一起拖了半年的纠纷案件得以圆满调处。
视线再回到2月7日下午。其实高剑平与姜方林的此行,原本是去靠近乌溪江库区的塘岭一村调处纠纷。由于警车少,到了下午3点多才排出空车。
警车疾驰,绕过前面的那个大弯,就是方家村地界了。可就在这个山口弯道,命运开始转向。
事后,高剑平向记者解释他和姜方林三闯火场搜寻救人的原因时,“人命关天”是他反复提及的话。
危难时,方显英雄真本色
烈焰火场,裹挟着吞噬一切的力量,摧残着徐樟木的老屋。屋顶的木梁不断发出断裂的声响,这幢50年历史的房子似乎在摇摇欲坠,顷刻间都会崩塌。
看到围观的村民想进屋,高剑平急着高喊着,“里边危险,你们别进来!把水桶递给我们就行了……”
都说穿警服威风,可只有警察自己明白,头顶警徽,就意味着明知前方环境凶险却要冲锋在前,明知经受生死考验却要迎难而上。
“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当年入警宣誓时的少年壮志,历经岁月的流转,依然铭记在高剑平与姜方林的心头,并化作超越物质的理想灯塔,照耀着他们前行。
去年6月19日,一夜暴雨如注,突如其来的泥石流奔袭了四都镇四都村小皂自然村。通往小皂村的道路被阻隔,村民被困,时任四都片区警长的姜方林临危受命前去救援。
5公里的山路,西侧是高山,东侧是水库,一路遍布12处泥石流滑坡。姜方林冲在最前,泥浆一直漫过了他的大腿。虽然走得艰难,却给后方营救人员开辟了一条安全路径。
跋涉近3个小时,终于听到小皂村村民的欢呼声。然而,撤离的路上同样步步惊心。
天色渐暗,山路难辨,稍有不慎就会跌落水库,许多背着老人的村民不敢前进了。
“大雨要来了,不能停。”姜方林一边安慰,一边走向路沿,对村民说,“我走外面,我挽着你,我们一起走过去。”而姜方林,却因此差点滑下悬崖。
“全村180多名村民顺利安全转移,没有一个人员伤亡,这是个奇迹!”四都村村民主任祝井荣感慨地说。
路遇车祸,下车救援,这样的活雷锋行为,高剑平做过不止一回。上余镇山头村的郑仁法永生难忘,2008年2月3日,他的妻子在上余工业园区被大货车撞飞,生死攸关的时刻,是路过的高剑平,开着车将他妻子送到医院,捡回一条命。
2002年,坛石镇上溪村农民祝跃进骑着摩托车,在江山城区追尾公交车。倒地不省人事的那一刻,也是路过的高剑平驾车将他送到了医院。得知若再晚几分钟进医院,祝跃进恐怕就没命时,祝家人感动得泪水涟涟。
还有——2005年6月22日,一名10多岁的男孩在上余镇锦绣观光园附近的河中游泳时遇险,眼看水流湍急,仅靠攀住巨石的孩子就快被冲走时,高剑平跃入水中——孩子得救了!
记者想问高剑平,从警30年,到底做了多少好事,救了多少人时,他却摆摆手,“都是过去的事了,别再提了。”
而面对提问,姜方林的话也很朴实,“这都是我的职责所在,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都要勇往直前!”
无华的语言,是高剑平与姜方林对誓言的信诺,是对公安事业的无限热爱和追求,是对人民的无限深情和奉献,更是对职责的无限恪守和忠诚。而这,也意味着他们做好了付出乃至牺牲生命的准备。
“哗哗哗”……经不住大火的烤烧,屋顶的横梁伴着一片片滚烫的瓦片应声掉落,不幸无情地砸在了高剑平的头部和姜方林的肩背。
当时的情景令人揪心,高剑平顿时跌倒在地,鲜血直流。村民陈云梅看到受伤的老高,立即从家里取来棉花、菜籽油为他止血。“试了两次都没止住,看着鲜红的棉花球,大家吓坏了!”
高剑平入院抢救后,不少人连夜来看他。28岁的姑娘祝敬就是其中一个。
“爸爸,你怎么又负伤了,一定要挺住啊!”凌晨时分,看到高剑平已经安然入睡,祝敬默默地流下眼泪。
祝敬与高剑平的儿子高翔是高中同学,2005年,得知祝敬父亲患癌症去世,其母一人无力负担姐弟俩的学费时,高剑平决定资助祝敬上卫校读书,直到学成工作。
懂事的祝敬也很感恩高剑平,认他做干爸,“爸爸当警察30年,落下了一身伤病。”祝敬痛惜地说。
几乎是在祝敬隔着病房窗口为高剑平落泪的同时,姜方林又回到了派出所,准备着天亮后再去塘岭村调解纠纷的事。数个小时前的惊心动魄,对他而言似乎转身即成了过眼云烟。朝霞升起的时候,他又将坐在奔驰的警车上……
再过不到20天,又是“学雷锋日”了。恍惚间,雷锋离开我们已经50年了。离开雷锋的日子里,时代在不断地追问,雷锋走远了吗?
可总有像高剑平与姜方林这样的人,默默地在坚守同样的人生信仰——“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他们让我们坚信——雷锋,其实没有走远,他还在我们身边!
本报记者李啸 通讯员郑积亮 程伟 冯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