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希望自己的作品有一天也能拍成电影或电视剧。记者 王春胜/摄
退休前,郭礼兴是郑州航院食堂的一名保管员,切菜、炒菜、打扫库房,这岗位他干了33年。
他不吸烟,不喝酒,就喜欢写作,有点钱也投到上面。当时,有人认为他是“瞎折腾”,一个整天跟锅碗瓢盆打交道的人,未受过高等教育,能写出啥好东西?
然而,郭礼兴以《郑州航院报》为起点,执著“爬格子”。去年,他的长篇小说《田壮壮和他的媳妇们》入围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目前,他的另一部17万字的长篇小说也已完成初稿。
初中没上完 一篇小消息激发写作热情
郭礼兴今年61岁,去年从学校食堂保管员的岗位上退休。
他生在河南温县,在农村长大,小学时就喜欢写作文,由于写得好,总被老师挑出当范文来念。
初一那年,“文革”爆发,他的学生生涯也结束了。
那时,郭礼兴的父亲在郑州航院食堂工作,1978年郭礼兴接了父亲的班在食堂当了保管员。
“我走上文学创作道路,是到郑州航院后才开始的。”郭礼兴说,1983年他在卫生检查中发现学生浪费饭菜现象严重,就以《莫忘粒粒皆辛苦》为题写了一篇五六十字的消息。
让他没想到的是,稿子刊发在了校报上,从而激起了他创作的热情。此后,业余时间常写点诗歌、小说之类的,给《郑州航院报》或其他的报纸杂志投稿。
“我是航院报最老的通讯员。”郭礼兴说,他还留着《郑州航院报》发的通讯员证。
白天炒菜晚上创作 去年长篇小说入围茅盾文学奖
“1984年3月24日,发在航院报上的《元宵节之夜》是我文学创作的开始。”郭礼兴说。
现在,他还保留着当时刊登自己文章的报纸。这些年,他笔耕不辍,上班与锅碗瓢盆打交道,下班搞创作。
2006年9月,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郭礼兴的首部长篇小说《雾》。
后来的长篇创作,郭礼兴都是以农村为题材,创作了《贵根和他的亲友们》、《田壮壮和他的媳妇们》等。
去年,《田壮壮和他的媳妇们》入围了茅盾文学奖。据介绍,当时全国有1000多部作品参加,最终仅有180部作品入围。
目前,郭礼兴的另一部长篇小说刚完稿,名字暂定《坟柳悲风》。他不会用电脑,写作全是一笔一画写在稿纸上。
昨天,记者见到他的手稿——厚厚一摞稿纸,上面写得密密麻麻,背面也有。
“一共196页,大概17万字。”郭礼兴说,不分段他自己看得懂,也省纸。他大概写了半年,每天都坚持写上几页。17万字的手稿,他全用钢笔手写,用了一瓶半墨水。
这些年,郭礼兴创作了4部长篇小说,加上些短篇小说,近60万字。
不抽烟不喝酒,有俩钱都花到了创作上
郭礼兴说,“郭敬明”这三个字能卖钱。
他不是名人,要想将自己的作品出版,需要自己出钱买书号。
他说,出《乡村风韵》这本书,花了3万多元。
这本书里包括他的两个长篇小说《贵根和他的亲友们》、《田壮壮和他的媳妇们》,还有6个短篇小说,“出合集省钱”。
“他一年四季就三身衣服,夏天一件白的确良衬衣,其他季节两件夹克,一件黑色,一件灰色。”《郑州航院报》编辑部主任李庆丰说,郭礼兴很朴素,不抽烟,不喝酒,挣俩钱都投到了创作上。
郭礼兴说,他性格内向,不喜欢出去玩。
上学时,他就开始读《铁道游击队》、《烈火金刚》等。“《红楼梦》我读了3遍,‘黛玉葬花’那部分我能背出来。”郭礼兴说,人家说想要写一部小说,自己要看上几十部小说。
对话
即使创作一直不被认可,也不会有啥遗憾
记者:当时知道作品入围茅盾文学奖,你有什么感受?
郭礼兴:没什么,就是对自己写作的一个认可,这本身也是个意外。即使创作一直没得到认可,也不会有啥遗憾,因为我是个业余写作者。写作的快乐不是用书的出版或被认可来体现的,对于创作者来说,创作的过程就是幸福的。
记者:写长篇小说是个浩大的工程,有没有因为某些原因,中途不想写了?
郭礼兴:写长篇小说确实很累,我从来没觉得文思枯竭过,就是觉得累,有时累得右手抬不起来,我就出去走走。不过,我比较有毅力,每天晚上8:30到11:00基本上都是写作时间,夏天天热时凌晨四五点起来写。
记者:现在退休了,以后有啥打算?
郭礼兴:我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太好,不过不会停下来,会写点中短篇小说。我在看赵本山演的《乡村爱情》,那也是描写乡村题材的作品。我希望,我的作品有一天也能拍成电影或电视剧。
《田壮壮和他的媳妇们》简介
该小说以河南乡村小李庄为主场景,浓墨重彩地描述了村民田壮壮艰辛曲折的人生经历,以及社会背景变迁所带来的生活环境和人物思想上的诸多变化。
【内容节选】
老奶奶手搭凉棚看着移动到中天的太阳,咕哝着牙齿跑风的嘴,喘着上下不接的气说:“老了老了好吃嘴,想来杨村集上喝一碗牛肉汤泡馍。小李庄离这二里地不到,我走了大半天。唉!真是老不中用了。”
窗口的王粉英鬼使神差地看着这位暮年老人,她觉得很眼熟,可是又想不起来在哪见过。
|